同性恋题材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同性恋题材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ID:9150354

大小:7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19

同性恋题材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_第1页
同性恋题材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_第2页
同性恋题材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_第3页
同性恋题材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_第4页
同性恋题材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性恋题材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同性恋题材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爱情作为重要的文化普遍性,一直是比照文化差异的重要坐标。2006年,华人导演李安的《断背山》通过展现两个中仔间的同性之爱,实现了同性恋与异性恋、东方与丙方的跨文化传播。本文试图运用相关理论,通过对文本的互文性和导演的文化身份两个方面的梳理,分析该片在同性恋与异性恋及东、西方人群间的跨文化传播机制。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右,如存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己[关键词]跨文化;互文性;文化身份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是代代相传的人们的整体生活方式。共享某一文化的人相

2、互交流,形成社会。同时,由于某一特定文化无法言说自身,区域间的文化差异形成了对话的前提,人类文明也正藉着这种碰撞和冲突不断交流和发展。当人类社会步入全球化时代,随着传播手段和方式的不断进步,如何能够在不同文化间跨越交流的障碍,使得传播能够致效,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强调文化差异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人类学的比较研宄己经证明几乎所有的文化都具有相同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意义的基础,即源于人类生理、社会生活基本需要以及一定自然环境限制的文化普遍性。爱情作为重要的文化普遍性,一直是比照文化差异的

3、重要坐标。2006年,华人导演李安的《断背山》通过展现两个牛仔间的同性之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同性恋与异性恋、东方与西方的跨文化传播。全世界的目光为这个充满情感张力和人性力量的爱情传奇而吸引。这个小成本独立制片影片获得了全球过亿票房并横扫各大影展,在各方观点的交锋和媒体的狂欢中,“brokeback”一词成为20世纪60年互联网最热门的文化关键词之一。长久以来,同性恋亚文化因其在宗教和文化上的“性禁忌”意味,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政治、文化中,一直处于被主流和权威疏离、挤压的边缘地带。因此

4、,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同性恋题材因其先天的亚文化的符号功能,成为众多作家反抗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策略。但是这种情况在改编自普利策奖作品的《断背山》那里似乎有所不同。《断背山》公映不久就得到了"thegaycowboymovie"的绰号,随着影片在各大电影节上载誉归来,“同性恋题材影片”的商业标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一一异性恋或者“酷儿”,走进影院一睹两个小时的男性情谊。一个边缘题材的小成本独立影片,本来注定只能走“小众”的“文艺”的路线,而该片取得的巨大商业成功却令导演本人都深感意外。据此我们可以推

5、测,这部电影的叙事和结构中必定包含某些不确定的、含混嗳昧的,可以提供多秉读解的话语蕴藉。正是在此基础之上,众多不同性别取向的观众才能通过接受活动在影片多元、立体的意义空间中得到自己的审美快感并取得较为一致的价值认同。基于此,本文试图将《断背山》理解为一个存在于读者(观众)阅读活动中的“文本”,通过母题的互文性研究读解其中包含的跨文化机制。一、“情爱”母题的互文性“文本(text)”作为后结构、后现代批评的标志性术语,具有如下特征:1.文本不是作品,也不是客体,甚至不是一个概念。文本产生于读者与文

6、字间的关系空间,它是一个生产场所。2.文本是一种意指实践,它不是读者被动消费的“可读”经典文本,而是读者主动参与的“可写”文本生产,其核心是以矛盾形式出现的多元性。文本作为生产活动,它生产出来的不是产品,而是作者与读者相遇、上演戏剧、进行语言游戏的场所。因此这不是生产的结束,而是生产的过程。3.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所有文本都是从社会、文化等因素构成的“火文本”中派生的,它们之间有共同母体(matrix),因而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参照。由此可见,互文性即文本的互动,它包括两个具体或特殊文本之间的关系和

7、某一文本通过记忆、重复、修正,向其它文本产生的扩散性影响。当我们将电影《断背山》作为“文本”加以研究其意义生产机制时,“母题”这一文学概念因其特存的文化和结构的双秉功能成为建构影片互文性研究阐释空间的理论基;H。母题源于民间叙事文学研究,民俗学家汤普森将“母题”界定为“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要如此它就必须具有某种不寻常的和动人的力量”。正是巾于这种超越时空的“力量”,比较神话学发现“(母题)在传统中独立存在,不断复制。它们的数景是有限的,但通过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转换

8、出无数作品,并能组合入其它文学体裁和文化形态之中,母题表现了人类共同体(氏族、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集体意识,并常常成为一个社会群体的文化标识”。正是巾于其得天独厚的文化意旨功能,母题开始成为考察文本意义产生和传播的重要理论方法,因此母题研究的形式化对研究文本的流传和演变尤为重要。俄国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叙事学认为母题是以类型化的结构或程式化的言说形态,反复出现于不同的文本之中;具有某种不变的、可以被人识别的结构形式或语言形式。现代叙事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看中并接纳了母题概念,使它从一个主要适用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