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58例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子宫腺肌病58例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ID:9155216

大小:7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9

子宫腺肌病58例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_第1页
子宫腺肌病58例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_第2页
子宫腺肌病58例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_第3页
子宫腺肌病58例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_第4页
子宫腺肌病58例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宫腺肌病58例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子宫腺肌病58例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程喜锋权晓芳(陕丙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陕丙咸阳712000)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结束治疗的5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58例患者经常规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初步确诊75.86%(44/58),结合B超检查结果均确诊,B超诊断准确率达到100%(58/58);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例行子宫切除术,56例行子宫内膜切除术,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均给予妈富隆口服,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子宫腺肌病临床表现特异

2、性不强,临床易误诊,结合B超检查有利于提高诊断率,采用子宫内膜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妈富隆;子宫内膜切除术R4B1003-5028(2015)8-0701-01在临床妇科疾病中,子宫腺肌病十分常见,高发性人群以中老年妇女为主。子宫肌层中出现内膜和腺体异位,同时周围肌层细胞伴有代偿性肥大和增生,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特征[1]。子宫腺肌病当前尚不明确诱发因素,且正在朝向日趋增加的趋势发展。在发病期间,子宫腺肌病患者体征特异性不明显,部分患者发病期间甚至不会出现异常症状,使该病的诊疗难度一定程度

3、上增加,容易出现误诊现象[2],对患者预后治疗产生严重影响。木文即以我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诊疗方案,以期提高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疗准确率,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5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对象,该组患者全部为已婚妇女;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38.71±1.65)岁;月经初潮年龄12-17岁,平均(13.08±0.52)岁;曾做过人工流产刮宫患者12例(20.69%),有剖宫产史14例(24.14%),宫内有节育器患者11例(18.9

4、7%)。1.2临床症状月经过多或紊乱,经量增多,经期不正常情况的患者34例(58.62%),且有10例患者伴随贫血面容(17.24%);原发性痛经患者9例(15.52%);继发性痛经且呈进行性加重患者18例(31.03%);通过体格检查发现58例患者子宫呈均匀性增大(100.0%),在经期期间患者子宫出现较为明显的压痛。1.3诊疗方法通过三大常规、及B超等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并对所有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切除术和子宫内膜切除术,同时给予患者药物联合治疗,于术后月经来潮第1〜5天,口服妈富隆片,每晚1片,连续服用21d,共服用3个疗程。1.4

5、观察指标统计患者诊断情况及治疗、转归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疼痛程度,评分范围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随访半年,统计复发情况。1.5统计学处理数据用PEMS3.1软件处理,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用均数&plUSmn;标准差表示,两均数比较行t检验,若P<0.05,则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诊断结果58例患者子宫与肌层均出现增大、增厚,子宫冋声非均质。58例患者术前经常规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腺肌瘤的44例,术前诊断符合率为75.86%(44/58),被诊断为卵巢巧克力囊

6、肿的9例,被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5例,误诊率为24.14%(14/58)。经B超检查均诊断为子宫腺肌病,B超诊断的准确率达到100.0%(58/58)。2.2治疗及转归本组5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采取子宫切除术患者为2例(3.45%),患者病情均较为严重,且无生育要求,实施子宫内膜去除术患者56例(96.56%),且术后均给予患者药物联合治疗。治疗前患者VAS评分平均(4.2±0.6)分,治疗后VAS评分平均(1.8±0.3)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明显(t=8.267,P=0.000),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半年,所

7、有患者均无复发状况,痊愈率100%。3讨论子宫腺肌病又被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子宫内膜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弥漫性生长。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概率约为20%-50%,合并子宫肌瘤约为30%[3]。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0前并不是很清楚,己婚己产妇女比较多见子宫腺肌病,子宫内壁受伤是导致子宫内膜侵入厚厚子宫肌壁层的直接原因之一,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等都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一旦出现创U就会给子宫内膜组织提供侵入机会。弥漫型和局限型,是子宫腺肌病的两种病理变现。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可见均匀增大,与宫体前壁相比后壁往往较厚;局限型子宫腺肌

8、病与肌壁间肌瘤类似,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闭块,被称为子宫腺肌瘤[4】。相对子宫肌瘤来说,子宫腺肌瘤不像子宫肌瘤那样存在包膜,与四周集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