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的色彩审美功能

影视的色彩审美功能

ID:9158676

大小:63.9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9

影视的色彩审美功能_第1页
影视的色彩审美功能_第2页
影视的色彩审美功能_第3页
影视的色彩审美功能_第4页
影视的色彩审美功能_第5页
资源描述:

《影视的色彩审美功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放大》:真实与荒诞[]这部电影是20世纪60年代颇具时代意义和艺术高度的经典影片,是一部伟大、深刻而又沉秉的现代主义电影。意大利著名导演米幵朗琪罗用荒诞不经的手法和悬疑惊奇的情节表现主题,但这都不是它真正的内在。影片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人们的生活乃至生存状态的刻画,以60年代嬉皮士典型形象为镜子,照出一个清晰的我们,照出Y—个曾经的年代,以此来对现代文明进行深邃的反思。己[关键词]《放大》;嬉皮士;荒诞《放大》一片由意大利著名导演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在1966年拍摄完成,并获得了1967年戛纳电

2、影节的最佳影片奖。据说本片的推出曾让伦敦尖酸刻薄的影评界人士一度哑口无言,同时,这也是安东尼奥尼少有的获得商业成功的电影。影片大致讲的是一个摄影师在外出拍摄时意外用照片记录下一桩谋杀案,之后在探寻事情的真相过程中渐渐的将之前得到的线索全部遗失的故事。乍一看,这似乎是一部侦探片、悬疑片、惊悚片,但安东尼奥尼实在给我们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这部影片或许有不少的悬疑和惊悚成分,但这都不是它真正的内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相同的嬉皮士形象,从他们上街讨要钱财,到最后那场虚幻的网球比赛,嬉皮士怪异的生活方式在旁

3、观者看来无比荒诞,但他们自己却觉得平常得很,我们可以把这叫做荒诞的真实。而导演有意安排这群嬉皮士出现并不单单为了传达给欣赏者一个20世纪60年代典型形象的特点,嬉皮士只是一面镜子,它会照出一个清晰的我们。主人公托马斯是个成功的摄影师,他拥有财富、拥有地位,他可以驾着自己的车出外四处拍摄,他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为那些主动上门的年轻女孩拍照,他可以随便让哪个无知的女孩成为他的情人;在任何人看来,这都是很好的生活。他应该是真实而正常的。至此,贯穿影片的明线即男主人公及暗线即嬉皮士都己经出现。而彻底让这两条线

4、交错直至重合的是一次外出拍照。主角在公园里看到了一对热恋的情侣,偷拍了很多照片,却不小心被其中的女子发现,当场向他索要照片。被拒绝后又上门索要,甚至不惜为此出卖自己的肉体。而主人公则用一卷假胶卷骗了那个奇怪的女子。在冲洗照片的过程中,他意外的发现他拍下的是一桩谋杀案,可此时他却找不到那个女子了。在告诉他的朋友没有作用的情况下,他又一次去了现场,看到死者的尸体仍在那里。然而回到家,他却发现胶卷和照片等儿乎一切的证据全部都被偷走了,只有一幅被放大了很多次的局部照片,可别人看起来却是一片模糊。他在去找他的出

5、版商朋友途中又看到了那个女子,追的时候却又不见了。而朋友也没有理睬他的话,而是把他留下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当他醒来后第三次去现场的时候,尸体已经不见了。这就是这个故事最重要的一条线索。因为它的大致情节和其中的一些细节同样秉要。主人公在用不可能说谎的照相机记录下一桩真实的谋杀案之后,却又很快地失去了全部线索。那么,主人公自己是真实的么?他所经历的是真实的么?没有了这些东西的存在,还有什么能证明一切的真实?这可以说是真实的荒诞。片中的几个细节起到Y烘托和细化主题的作用。首先是主角买螺旋奖这件事,这绝对是

6、一件极普通的小事。但主角在收到货后说的:“不做什么,只是摆在那里好看。”这实际上就是对60年代盛行的荒诞主义、存在主义等的默默记录。另外是那个被偷拍的女子找主人公索要照片时主人公谈到自己的一个情人时说道:“她是我的妻子,不,她不是我的妻子;我们只是生了儿个孩子,不,我们没存孩子;可我觉得我们像是生了孩子;她很容易相处,不,不是,这恰恰是我不愿和她住在一起的原因……”看到这里,每个人恐怕都会问自己,到底他想说什么?他什么都没说,却又说了一切,因为这确实是他内心真实的写照:迷茫、混乱、无所寄托。之后主人公

7、寻找那个神秘的女子途中碰巧进入一个地下乐队的表演现场,一个乐队的成员疯癫般的砸掉了他的吉它扔到了台下,主人公碰巧接到了,在众人的哄抢之下却仍不撒手,冲出这个场所后却立刻毫不犹豫地扔掉那许多人视若珍宝的垃圾。我们不禁要问,衡量事物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如果同样的东西在转瞬间就能有如此大的差别,那么真实何在?影片的最后,在失去了一切线索之后,主人公目睹了一场嬉皮士们没存球拍和球的网球赛,终于,他帮打球的人捡起了飞出场外的网球,用力的扔了回去。我不得不注意主人公的眼神,之前一直迷茫空洞的神色在此刻才真的充实而有

8、了光彩。是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真实的荒诞,还是他接受了那荒诞的真实?没人知道。纵观全片,在开头嬉皮士向主人公要钱的时候,主人公虽然给了,却并没有过多的理睬;而在结尾,主人公关注着他们的活动,也接受了他们的规则。一种精神和信仰上的含混交织,构成了影片总体的基调。而影片中出现的为了出名而不惜一切代价的少女,街头示威的青年,疯狂激烈的摇滚乐队,沉迷于毒品和女色的中产阶级出版商,也正是对60年代的真实写照。客观而又残酷地表现了当时社会种种表面的狂热,内心信仰的沦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