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扬州玉雕艺术鉴赏

清代的扬州玉雕艺术鉴赏

ID:9180735

大小:39.59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20

清代的扬州玉雕艺术鉴赏_第1页
清代的扬州玉雕艺术鉴赏_第2页
资源描述:

《清代的扬州玉雕艺术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代的扬州玉雕艺术鉴赏时间:2014-11-1410:39:09来源: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清代年间扬州玉雕艺术品  在清代时期,扬州地处运河、长江交汇处,渔盐漕运业十分发达,城乡经济、工商业的空前繁荣,使得扬州的玉雕也发展迅速,尤其在乾隆年间(1736-1798年),喜好玉器的乾隆皇帝成为扬州玉器发展的重要推手。乾隆年间,扬州是宫廷玉器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扬州建隆寺设有玉局,由朝廷掌控派联络员指导和安排管理玉器的生产事宜。完成后的玉器作品一方面为宫廷陈设之用;一方面用于对臣下的奖赏。扬州玉器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的同时,又尤以承制清廷大型玉器而闻名于世。  扬州

2、是玉器生产多元化品种的区域,大、中、小件,器皿、人物、动物、花鸟等样样俱全。在技艺上重于精琢细镂,于规整古朴之中洋溢着典雅秀丽的韵味。熏、瓶、壶、杯、罐、盒等品种,工精艺巧,玲珑剔透,最能体现扬州玉器鲜明的地方特色。其代表作有:《白玉鋬耳寿字杯》、《碧玉镂空八宝纹花熏》、《碧玉雷纹扁壶》、《青玉凤驮瓶》等。被清廷定为“扬州八贡”之一的《白玉如意》,用新疆羊脂玉琢制,玉质洁白无瑕,造型精致典雅。现藏于扬州双博馆的《白玉羊》,明确镌有“乾隆年制”款,也曾是贡品。  上贡给朝廷的玉器还有扁方壶、三足炉、梅瓶、盖罐等。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资深玉器专家杨伯达说:“碾琢大

3、型玉山是清代中晚期扬州玉业最擅长的‘绝活’,当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别是乾隆四十一年兴起的加工数千斤重乃至万斤重的大型玉器全部下派至两淮盐政。”这其中,记载较为详细的作品有:《大禹治水图》、《秋山行旅图》、《会昌九老图》、《丹台春晓》、《云龙玉瓮》、《海马》等。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6件重达千万斤的大型玉器,都出自扬州琢玉人之手,这在清宫造办处档案中均有明确记载。  高130厘米,重1000多斤的《秋山行旅图》是乾隆最为欣赏的大玉山。乾隆三十一年(1766),新疆向朝廷进贡了一块大玉石,这块大玉石令乾隆想起了金廷标的一幅山水画《秋山行旅图》,于是下旨由宫廷玉

4、作承做。然而,宫廷玉作的二十多名玉匠每天赶制,用了六个月日工,四个月的夜工,只完成了二成,进度异常缓慢。无奈之下,乾隆下令将玉料运往扬州加工。  这也是扬州首次奉旨碾琢这么大型的玉山。两淮盐政决定面向扬州招募能工巧匠。一番选拔之后,最终招募了3000名扬州玉匠。四年后,经过玉匠们日夜的辛劳碾琢,作品终于完成了。1770年,玉山经水路运回北京。乾隆一看之下龙心大悦。玉料上淡黄色的瑕斑变成了秋天的草木;玉料中的绺纹变成了峻拔的山峰,陡峭的崖壁,山间还隐约现出崎岖的栈道,上有赶着毛驴的驮队在缓慢行走着。作品构图层次分明,布局错落有致,秋意浓厚,意境高旷。乾隆三十五年

5、和三十九年,乾隆还先后两次为之赋诗赞赏。  之后的三十多年里,扬州又接连承制了5件千万斤以上的巨作。其中就有著名的《大禹治水图》玉山,其场面之宏大,人物之众多,山林之重叠,工程之浩大,工艺之复杂,令人叹为观止,毫不夸张地说,在当时,也只有扬州玉工能做出这等“绝活”!  清代,因为扬州玉雕名声震撼全国,因此,在中国玉器史上,出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乾隆工”玉雕高潮,而“扬州工”更是“乾隆工”的主要代表,这是扬州玉雕史上的最大光荣,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