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媒体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

试析新媒体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

ID:9197211

大小:26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21

试析新媒体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_第1页
试析新媒体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_第2页
试析新媒体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_第3页
试析新媒体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_第4页
试析新媒体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新媒体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新媒体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政府应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网络传播【摘要】网络日益成为现今中国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在应对危机事件时,能够发挥优于传统媒体的独特的强大作用。在媒体政治影响力日渐巨大、网络媒体占主导地位的新媒体时代,政府不能再仅仅通过简单的行政命令控管信息,规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政府能否利用好渠道,能否保证与民众沟通的渠道畅通,是危机应对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最具决定性因素。【关键词】事故灾难网络传播政府职责良性互动【正文】随着数字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一些新式的传播媒介及传播形态对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产

2、生了革命性的冲击,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如今的网络已成为信息的集散地,其新鲜、海量的信息给人们提供了无限的资源,网络的发展让梦想照进现实。互联网技术不仅为全球传播提供了技术保障,更重要的是赋予了每个人全球传播的能力和从世界各地接收信息的可能。当传播的权利不再属于某个特权阶层,当市民报道者和草根报道者的出现推动了政治传播的多元化发展,当跨境传播不再局限于国家行为,更多的全球公民开始参与展现生机勃勃的全球传播生态,新媒体国际传播使“地球村”从预言变成了现实。国际传播的发展并非自发地依赖新媒体的推动,而是一个能动推演的过程。

3、“全球化已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而是以经济全球化为主旋律,伴随着政治和文化的因素,呈现出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国际化和文化多元化并存的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格局,是以资本的扩张和科技革命的交互影响为根本动力和基础,以各文化逐渐交流、融合并不断产生更多的共同价值观为前提,以和平与发展为主轴的一个社会化的整合过程。”在政治传播领域,技术的进步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封闭状态,国家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国际政治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各国无不利用媒体为自己宣传造势,赢得道义上的支持,而新媒体超越时空的非线性传播特性、相对传统

4、媒体时代低廉的跨边界国际传播影响力使得它很快成为新时代的宠儿。2010年2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网开通微博,短短两天就吸引了近两万网民点击,这种与人民群众近距离的接触为各地方官员通过网络听取民意做出了表率;2010年6月24日,俄国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美国硅谷参观社交网站Twitter总部期间注册了自己的微博账号。他一开始就在博文中提到了开通微博的动机:这是获得国家生活客观信息以及同百姓交流的工具。美国政府机构也积极开展了与YouTube、Facebook等新媒体平台的合作,发布官方信息,促进政府与民众的交流。

5、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环境的高速变动会带来各方面的不确定性。近年来,我国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不断涌现,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事故灾难事件作为公共危机事件中的重要一类,不同于其他的突发事件——面对像自然灾害事件类的“天灾”,民众或许更多抱持悲天悯人之心,而面对“人祸”,民众则更多的是想要切实了解事故的真实情况,事件的有效处理以及事后的问责,这对政府在危机中的表现提出更高的要求。2009年6月5日8时02分许,四川省成都市一辆车牌号为川A49567的9路公交车从天回镇行驶至北郊三环路川陕立交桥下桥处起火燃烧,造成

6、28人遇难、76人受伤的重大突发性事故灾害。8时46分48秒,四川在线便发出了一篇题为“成都一辆9路公交车自燃,现场哭声一片”的快讯。随着各大网络的纷纷转载,其他有关该事件的信息也陆续涌现在互联网上,使得该事件迅速成为舆论的焦点。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实效发布信息的优势,信息传播速度极快,时效性强。“6·5”事件发生后,相关信息迅速地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传播形式涵盖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Flash等,以还原事件本来面目,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有效提高了传播的综合效果。从具体的报道手段来看,网上第一条关于事件的信息

7、是以论坛帖子的形式发布的;随后,信息引起关注,网友们纷纷跟帖、转载、发表看法,信息继续以帖子、博文、消息、评论等形式进行传播扩散;同时,一些时间目击者将在现场拍摄的图片、视频、音频资料上传至网络,更多有关事件的信息被发布,传播的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紧接着,各大新闻网站跟进,以消息、通讯、特写、访谈、视频直播等形式对事件进行报道。一些网站还专门为该事件制作了新闻专题,把相关信息集合在一个页面,在不用板块下分门别类地跟进最新情况,从而提供一种全景式、立体化的报道。“6·5”事件信息通过网络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网民和政府等机

8、构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甚至推动了事件本身的发展进程,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首先,网络舆论督促职能部门积极作为;由于“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有关方面特别是四川省成都市已经形成相对较为成熟的整套应急机制,并对相关重要信息的发布明确了“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因此,为在该事件中有效进行舆论的引导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民意基础。成都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