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国学热_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_国学热_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ID:9227741

大小:221.8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24

_国学热_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_第1页
_国学热_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_第2页
_国学热_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_第3页
_国学热_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_第4页
_国学热_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_第5页
资源描述:

《_国学热_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5学术界6(双月刊)总第127期,2007.6#学人论语#ACADEMICSINCHINANo.6Nov.2007/国学热0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o陈卫平(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200234)1摘要2社会层面的/国学热0,映照出当代学校教育的一大明显缺失,即缺少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从体制上完全排斥了传统的书院制度、缺乏良好的教材、传统礼仪教育在当代学校里几乎是空白等,这些是造成当代学校缺失良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原因。目前的/国学热0对于普及传统文化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如果学校不能成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主渠道的话,那

2、么/热0很快就会变/冷0的。1关键词2国学热;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书院制度;教材;传统礼仪放眼电视媒体,几乎各地都在效法中央电视台的5百家讲坛6,开出一坛坛普及/国学0的老酒,听众则听得如痴如醉;观察书店书市,通俗性的文史读物铺天盖地,打的旗号也是普及/国学0,读者亦读得有滋有味。对此/国学热0有喝彩的,也有批评的。我以为这对于现代社会如何面向大众普及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不过,在现代社会,学校应当是普及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因此,上述社会层面的/国学热0,映照出当代学校教育的一大明显缺失,即缺少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现

3、在不要说中小学生,即使是受过大学文科专业教育的,传统文化的知识也非常匮乏,绝大多数不具备直接阅读传统文化典籍的能力,一旦离开学校,就不知道如何提高传统文化素养,读什么传统典籍。正因为这样,才有那么多人痴迷于5百家讲坛6的坛坛/好酒0,心甘情愿地喝着从别人嘴里吞吐出来的老酒,而无法品尝原汁原味的琼浆玉液;才有那么多人倾心于通俗文史读物,咬着别人咬过的馍舍不得放下,而不能咀嚼先辈笼屉里的香饽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到教育行政部门都说了很多,国家/十一#作者简介:陈卫平,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4、)107)学术界2007.6#学人论语五0文化发展纲要也将传统文化教育列入其中。因此,我们应当分析造成当代学校缺失良好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从而明确改进的方向,使学校成为有效普及传统文化的主体。一从体制上完全排斥了传统的书院制度,是当代学校不能很好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原因。从唐末到清末,书院是人们传授和研究所谓国学即传统文化的主要教育机关。诚如胡适所说:/这一千年来造就人才,研究学问,代表时代思潮,提高文化112的唯一机关全在书院里0。由于书院和科举相关联,在晚清废科举、开学堂的改革潮流里,废除了书院。此后建立起来的现代

5、学校教育体制中,书院已不复存在。然而随着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人们意识到了认知、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必须的。在紧接着/五四0猛烈批孔非儒之后的1920年代,兴起了关于/国故0的讨论,就反映了这一点。在讨论中,一些学者开始看到了: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统文化研究人才的培养方面,现代学校有其短而传统书院有其长。1923年底,正热衷于整理国故、为5国学季刊6刚写了发刊宣言的胡适,做了5书院制史略6的演讲,推崇/古时的书院与现今教育界所倡的-道尔顿制.精神大概相同0,并对书院退出历史舞台深表遗憾:/所可惜的,就是

6、光绪变政,把一千年来书院制完全推翻,而以形式一律的学堂代替教育0,/书院之122废,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0,希望以/书院精神0改造现代学校。在/国故0讨论中曾和胡适争论应该给青年开什么样/国学书目0最合适的梁启超,亦提出新式学堂应/参采前代讲学之遗意而变通之。使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皆为132人的关系,而非物的关系0。他在戊戌维新时期是曾力主改书院为学堂,现在则追怀已逝去的书院。本来就反对废书院改学堂的章太炎、马一浮等,更坚持只有书院才能有效传授国学、培养研究国学人才。于是,章太炎创办国学讲习会,马一浮创办复性书院。后

7、者的5复性书院简章6称:/书院之设,为专明吾国学术142本原,使学者得自由研究,养成通儒,不隶属于现行学制系统之内0。事实上,/五四0以后在国学传授和研究上取得突出成就的机构,如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无锡国学专修学校、香港新亚书院,都程度不同地采纳了书院制度。清华研究院的章程指出:/本院略仿旧日书院及英国大学制度:研究之法,注重个人自修,教授专任指导,其分组不以学科,而以教授个人为主,期使学院与教授关系异常密切,而学员在此段时期中,与国学根柢及研究方法,均能确有收152162获0。据说这样的设计出自胡适。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原

8、名国学专修馆,以书院制度为楷模的意图十分明显,这与创办者唐文治出身于江阴南菁书院自然有很大关系。钱穆创办的新亚书院,其招生简章上说:/旨在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172神,并旁采西欧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教育为宗旨0。实践证明,借鉴书院制度对于传授传统文化、培养传统文化的研究人才有着特别明显的效果。)108)/国学热0与当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