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推荐作品同步学案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推荐作品同步学案

ID:9260612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25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推荐作品同步学案_第1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推荐作品同步学案_第2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推荐作品同步学案_第3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推荐作品同步学案_第4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推荐作品同步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推荐作品同步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一、名句积累“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这两句诗写耳之所闻,目之所见。一只离群之雁在野外号叫,惊恐的鸟儿在林子里窜飞不停。从写景状物来看,孤鸿凄厉的号叫,鸟儿遇惊在月光下乱飞的影子,这一声动和一形动,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上衬托出了夜的死寂。从摹情表意来说,孤鸿乃失群之雁,是诗人自喻。名噪一时的“竹林七贤”,在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下,迅速崩化瓦解,诗人便似孤鸿,既是身之失群,更是心之失群,诗人的感慨无处诉说。而那在月光下如鬼魅般飞来飞去的鸟儿,更暗示如影随身的惊惧感让诗人难有一时一刻的安宁,可又偏偏身处夜之笼罩之下。“夜

2、”喻指司马氏专权制造的恐怖氛围,在无边际的惊惧中,诗人的承受力已达极限,犹似惊弓之鸟。二、中心主旨此诗列八十二首《咏怀》诗的第一篇,实为这些诗的总开端,如同序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抒发了诗人一种欲排遣而不能的绝望之情。三、写作特色比喻象征,以景寓情。这首诗采用了以景寓情、比喻象征的表现手法来曲折隐晦地抒写作者内心的孤独、惊惧和哀伤,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诗的开头两句写半夜不能入眠,于是起来弹琴。“不能”是说不是主观上不想眠,而是客观上不得眠。那么是因为什么以至于诗人夜深不得眠呢?诗人没有回答,而是宕开笔墨写弹琴,内心无法

3、排遣的情感便只能借琴声来宣泄了。处于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下,诗人想说而不敢说,客观上又无法言说,就只好以琴声为喻来诉说心中的感慨。诗人又以“孤鸿”“翔鸟”为喻,以“夜”来喻指司马氏专权制造的恐怖氛围,写出了自己在无边际的惊惧中,承受力已达极限,犹似惊弓之鸟。“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这两句诗以景寓情。朦胧的月光,极易唤起心中的哀情,勾起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又因是“夜中”之月,月光给人寒意,清风吹来,这层寒意便随之加深加重。这种无处逃遁的寒冷感受,正是诗人身处乱世,孤零无所荫庇,饱受惊惧侵袭的生动表达。《诗品》评阮籍《咏怀》组诗时说:“言在

4、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其实是说诗人为避祸害而采取的曲折幽隐的表达方法。尽管读完全诗,我们也无法探寻出“夜中不能寐”的具体原因,但诗人欲说而又不说的巨大矛盾及痛苦却在诗中通过“起坐”“明月”“清风”“孤鸿”“翔鸟”及人的徘徊表现了出来。读者完全可以从诗中的景物和比喻来体味到诗人欲排遣而不能的焦躁、惊惧不安和绝望之情。四、文白对照杂诗十二首(其二)一、名句积累“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悽,终晓不能静。”当陶渊明壮志不得伸展而转托田园之后,虽然努力使自己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乐趣,有时甚至企图以醉酒忘世,或者以道家顺应自然的态度对待人生,

5、但这些都不能完全消除他壮志未遂的苦恼。由这四句诗可以看到诗人在光阴虚掷中极度矛盾不安的心境。二、中心主旨陶渊明共有《杂诗》十二首,此为其中第二首,写长夜难眠,抒发了时光流逝、有志难酬的悲哀和世无知音的寂寞。三、写作特色情景交融。陶渊明青年时代曾有过“大济于苍生”的宏愿,自言“少时壮且励,抚剑独行游”。虽因“性本爱丘山”,与污浊的官场格格不入,终至拂衣归耕,但是他并未真正淡忘于世事。本篇即展示了他的这种心情。这首诗由时节的变易发端,以暗示岁月无情的流逝,进而引出诗人“有志不获骋”的深切悲愤。在这个月白风清的静夜,他孤独地品赏着心底的悲凉,只

6、得对影独酌,聊以自遣。清旷的夜景与压抑沉重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有志难酬的悲哀和世无知音的寂寞之情,与清旷的夜景交相融合在了一起。四、文白对照越中览古一、名句积累“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王宫中挤满了如花的宫女。最后一句写今日凄凉——只有几只鹧鸪鸟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与一、二句所写昔日的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借此,诗人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之情。二、中心主旨这首诗是诗人南游吴越时写的,表达了盛衰无常的感慨。三、写作特色今昔对比的描写。诗中的今昔对比

7、方式不同寻常:诗人着重渲染的是昔日的繁华(前三句),而以今日的凄凉反衬(末句),尽管都是描写客观事物,其中却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众所周知,越王勾践曾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其后经过20年卧薪尝胆,才取得了“破吴”的胜利。可是胜利后他做了些什么?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另一幅是宫女们个个打扮成花一般的美人儿,在宫殿里恣情欢乐。这表明越王勾践已经把昔日的屈辱和苦难忘得一干二净,而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使胜利化为乌有——“只今惟有鹧鸪飞”,就是

8、明证。如此强烈的对比是很能发人深思的。四、文白对照一剪梅一、名句积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两句表现了李清照特有的语言风格: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眉头”是人的感情外露的地方,是别人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