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

“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

ID:9285242

大小:11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6

“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_第1页
“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_第2页
“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_第3页
“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_第4页
“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_第5页
资源描述:

《“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谈话·关于网络公开课“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杜杨《光明日报》(2013年08月21日 14版教育服务)CFP    “慕课”发端于美国,是英文MOOCs的音译,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其中,“M”代表 Massive(大规模),指的是课程注册人数多,最多一门人数达16万;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指的是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指的是时间空间灵活,7×24小时全天开放,使用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而且还能利用开放网络互动;“C”则代表Course(课程)。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慕课正以

2、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教学形式和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着中国的大学。2013年7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十几所高校也纷纷加入慕课阵营之中。随着慕课大潮的涌入,我国高校的现行教育体制也随之面临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慕课具有规模大、打破时空限制、开放程度高、可重复、强调学习的体验和互动等基本特点,其核心在于强调一个“学”字,即学生的学习。这些特点从根本上挑战了以往强调“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反映的是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现行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的讲授,它反映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绝

3、对话语权。一句话:授什么、怎么授和授多久均由教师掌握。这种模式较少顾忌学生的需要和感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慕课的革命性在于强调一个“学”字,这样便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这种由“授”到“学”的权利关系的转变,得益于慕课的基本特点。首先,慕课空前的规模和开放程度以及不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成为可能,再加上慕课操作简便、学习成本低廉,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由可能变成了现实。其次,慕课的可重复性为学生的温故知新创造了条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或兴趣有目的地对学习内容进行重复,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现行课堂模式的满堂灌。最后,慕课强调学生对学习的体验和互动,巩固了学生的学习

4、自主权。体验和互动是一种动静结合的学习方法,其教学价值取向强调的依旧是学生的学习。其中,体验是学生学习的静态,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的独立认知、感受和领悟;互动是学生学习的动态,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的诠释和交流。所以说,慕课实际上是学生对学习的认知、感受、领悟以及诠释和交流等的集合,这使得慕课的制作必须紧扣“学”字,因而慕课的制作者——教师的水平也就成为了学生评价慕课质量的重要内容。 精巧的课程设计使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将无立足之地     与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不断加强相伴而来的是要求教师授课水平不断提高。慕课对教师授课水平的要求在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两个方面均有表现。一方面,就授课内容

5、而言,课程内容必须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或兴趣。这就要求教学内容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因而教师在成为一名合格的讲授者之前必须先成为一名优秀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去攀登科学的前沿。不仅如此,教师更要了解学生,深谙教学规律,将学生的需要或兴趣巧妙地融汇到教学活动之中,使课堂与学生发生精神性的而非物理性的结合。另一方面,在锤炼了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改革授课的形式。起码来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佳注意力时长一般在10分钟左右,而不是现行课堂的40甚至50分钟。因此说,现行课堂教学形式一直在犯着“事几倍而功未半”的错误。因此,慕课的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

6、中所构成,学习时,学生好像正经历电子游戏的通关过程,只有答对过关之后,才能继续听课。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在线交流以获取帮助,助其闯关。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制作慕课视频时,必须把握教学规律,既要合理的控制时间,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和答案。更进一步,成功的慕课要求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课程设计师和出色的演讲家。教师既要像电子游戏的设计师一样环环相扣地设计课程环节,又要像演讲家一般将每一个环节都生动形象地讲授出来。因而,在慕课大潮的冲刷之下,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式的课程将无立足之地。 撼动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改革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改革的方法纵然有千条妙计,但是检验教学改革

7、成败的标准却永远只有“学”字这个一定之规,即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检验教学改革效果的唯一试金石。所以说,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才是教学改革的根本。而慕课恰恰符合了这个根本。因为,就教学改革的形式而言,慕课所依赖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模式使学习越发开放、自由和廉价;就教学改革的内容而言,慕课突出“精巧”二字,使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式的课程再无立足之地;就教学改革的服务对象而言,慕课赋予了学生空前的自主学习的权利。一句话:慕课本身呈现的是教学改革进程中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形式,诠释的是教学改革目标上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