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区域异质性效应——基于中国31个省域的实证分析

货币政策的区域异质性效应——基于中国31个省域的实证分析

ID:9381505

大小:165.5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04-29

货币政策的区域异质性效应——基于中国31个省域的实证分析_第1页
货币政策的区域异质性效应——基于中国31个省域的实证分析_第2页
货币政策的区域异质性效应——基于中国31个省域的实证分析_第3页
货币政策的区域异质性效应——基于中国31个省域的实证分析_第4页
货币政策的区域异质性效应——基于中国31个省域的实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货币政策的区域异质性效应——基于中国31个省域的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货币政策的区域异质性效应——基于中国31个省域的实证分析货币政策的区域异质性效应———基于中国31个省域的实证分析申俊喜1,曹源芳2,封思贤1(1.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46;2.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江苏南京210029)[摘要]货币政策的区域异质性效应是指统一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形成的差异性效果。与大多现有文献不同的是,本文首先运用AD-AS模型梳理出了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效应的形成机理,然后采用中国31个省域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指出了货币配给机制与外汇管理机制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效

2、应的主要因素。本文建议:为消除异质性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实施区域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改变银行信贷资金纵向管理和区域分割等体制、增强要素的跨区流动性,并重新设计央行的“大区行体制”组织架构等。[关键词]经济增长;物价稳定;货币政策;省域异质性[中图分类号]F1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011)06-0036-11一、问题提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灵活、审慎地调整货币政策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普遍使用的重要措施。传统的货币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

3、过货币当局调节货币政策工具、进而影响微观主体的需求来实现(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这种观点把实体经济看成一个整体,并未考虑各微观主体的差异性。然而,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表明,我国内部各省域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甚至经济基础差异巨大,省域之间的经济、金融均存在典型的非同质性特征。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与二元特征无疑会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产生影响,从而有可能使得货币政策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我们把这种差异现象称为货币政策的区域异质性效应。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加大了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甚至有可能激化区域金融资

4、源配置的内在矛盾,最终没有缩小反而加大区域差距、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相关成果主要围绕“是否存在区域异质性效应”、“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两个主题展开。Scott(1955)较早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了区域分析,其后对美国进行研究的代表性文献有:[收稿日期]2011-0<>4-0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管理通胀预期与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研究”(批准号10CJY06<>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融开放背景下中央银行的货币量调节机制研究”(批准号10CJY07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

5、目“转型期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区域异质性研究”(批准号09YJC790152)。[作者简介]申俊喜(1969—),男,江苏盐城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曹源芳(197<>4—),男,江西赣州人,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副教授;封思贤(1973—),男,江苏泰兴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国民经济】2011年6月第6期(总279期)June,2011No.6ChinaIndustrialEconomics36CarlinoandDefina(1998、1999)、OwyangandWall(2003)、Fielding

6、andShields(2007)等。对欧元区进行研究的代表性文献包括BelkeandGros(2005),Hayo(2006),AdamElbourneandJakobdeHaan(2009)等。对中国进行研究的代表性文献有:宋旺等(2006)、丁文丽(2006)、曹永琴(2007)、石华军等(2008)、卢盛荣等(2009)、欧阳志刚等(2009)、蒋益民(2009)、蔡彤娟(2010)等。虽然研究方法不尽相同,结论也不尽一致甚至完全相反,但这些成果将有助于深化人们对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功能的认识,有助于丰富理论界研究货

7、币政策效率问题的视角,因而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同时,现有成果在以下三方面仍需深化:①在理论分析层面,大多学者采用了IS-LM模型和最优货币区理论等分析框架,此类框架的运用前提与我国实践相差较大;②在对我国进行相关研究时,尽管大多数学者考虑到了经济、金融发展二元性的特定国情,但对区域经济的划分大多是“三分法”或“八分法”①,研究并没有细化到省域层面。在省域经济金融差异多元化的客观条件下,难以真实反映中国经济金融内部的多样性,从而影响结论的可靠性;③对于货币政策目标的检验,国外文献侧重于物价,国内文献侧重于经济增长,对经济

8、增长和物价两个指标都进行分析的文献偏少。因此,在一个地域广阔、省域经济金融差距明显的大国,其统一的货币政策是否存在政策效率的省域异质性?货币政策效率的省域异质性机制是什么?其理论基础是什么?如何积极地应对政策效率的区域异质性以实现货币政策效用的最大化?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能更清晰地考察中国省域经济金融的实际,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