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中国地理专项复习教案10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专项复习教案10

ID:9389907

大小:4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29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专项复习教案10_第1页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专项复习教案10_第2页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专项复习教案10_第3页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专项复习教案10_第4页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专项复习教案10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专项复习教案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要内容:第一节地理概况第二节首都经济圈第三节水资源问题第四节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教学重点阐明华北区的地理特征和人口、资源与经济状况。阐明首都经济圈及其经济布局的特征和发展前景。提出华北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和开发对策。阐述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与治理的成就。第一节地理概况华北区包括北京、天津2市及河北、山东、河南3省,共辖50642个县(市、区),总面积53.56×10km,总人口2.82亿。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东北、西北、东南和中南的中央枢纽,又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主体部分。本区地处中国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又是首都北京所在地,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中国北方经济

2、重心。水资源短缺是本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一、自然地理基础华北北西南三面环绕的山地屏障;东部有山东丘陵;广阔的黄淮海平原则由山麓至滨海形成三大平原地带:①山前洪积-冲积平原;②冲积平原;③滨海平原。华北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降水集中夏季,雨热同季。≥10℃积温4000~4800℃,由北向南、由高地向低地逐渐增加,大部分地区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广大的平原地貌与雨热同季的气候,为本区提供了优越的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但地表排水不畅、盐土广布以及春旱夏涝,是本区形成旱、涝灾害、土地次生盐渍化和农业生产不稳的主要原因。历史上华北区是中国

3、农业发达而且农业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二、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一)土地覆盖主要自然植被及土壤的地带模式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地带。此外,河南南部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地带,冀北山地和太行山地为暖温带森林草原褐土带。河北坝上地区则为温带干草原栗钙土地带。在数千年开垦过程中,广大平原的自然植被已被人工作物所取代。从卫星影像上看华北区的土地覆盖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水域、河道堤坝和大面积连续的灌溉农田,还有密密麻麻的乡村聚落和城市群。(二)土地利用耕地占绝对优势,林牧用地少,城乡居民点和道路用地所占比例82较大。耕地约0.21×10hm,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2%

4、,占本区面积的53%,垦殖率比全国平均值高约38个百分点。林地和草地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60%。城乡居民点道路用地是全国平均量的3.3倍。华北区是中国东部季风区内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最大,而林地用地比例最小的区域。三、人口、资源与经济(一)人口:2000年,华北区有人口28156万,占全国人口的21.7%,2人口密度为526人/km,是中国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北京和天津每平方千米人口分别为823人和886人,城区人口密度都超过2万人,属世界最稠密的都市之列。河南与山东居中国人口大省前列,人口密度分别达到每平方千米554人和579人。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人口

5、密度最大的地区,高达每平方千米500人以上。(二)资源华北区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气候资源中光热资源充足,降水偏少而集中;土地资源优势在平原耕地多;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而且水少土多,组合不平衡;矿产资源种类多,组合条件好,但优势矿产不明显;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三、经济华北区是中国各个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地区,经济发展保持较高的速度。经济水平的省市间差异比较大。北京、天津属经济发达的高收入市,山东属较发达、上中等收入省,河北属上中等发达、下中等收入省,河南则属于中等发达、低收入省。华北区工农业生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已形成以能源、钢铁、电子、机械、水泥、化

6、工、纺织为支柱产业的完整工业体系,是中国重要工业基地;已形成以粮棉为主,灌溉发达的农业体系,是中国最大的冬小麦生产基地、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和第二大玉米生产基地。本区交通发达,北京是全国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中心。大城市集中,城市群与经济中心或工业中心资源富集区相伴,主要有京津唐超大城市群、山东半岛和中原城市群以及沿京广线、京沪线城镇密集区。第二节首都经济圈首都经济圈是以北京为中心,京津唐地区为核心区、冀鲁豫晋为腹地的特定经济区域,不仅有体现首都功能的核心区,也有广大的外围地带。一、首都北京的中心地位2001年底,北京市有人口1383万(1949年北京总人口为1

7、56万)。半个世纪,北京城市人口增加约8倍。北京有3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045年的周武王时,北京初步形成城市。历史上北京有蓟、广阳、幽州、燕京等名称。金代定都,称中都,元朝称大都,明朝始称北京。1949年将北京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是中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中国经济指挥中心。二、京津冀地区北京与周边区域经济关系的第一层次是与天津、河北的关系,即京津冀关系。北京经济发展的优势有:①首都优势;②经济优势;③信息、人才、智力和科技优势;④旅游优势。北京经济发展制约:①人口压力过大,城市超负荷;②自然资源严重短缺;③农畜产品供应不足;④生态脆弱,污染严

8、重。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通商口岸,北京的海上门户,居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