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确定城市干道检测器最佳布设位置的仿真研究

【论文】确定城市干道检测器最佳布设位置的仿真研究

ID:9429923

大小:101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30

【论文】确定城市干道检测器最佳布设位置的仿真研究_第1页
【论文】确定城市干道检测器最佳布设位置的仿真研究_第2页
【论文】确定城市干道检测器最佳布设位置的仿真研究_第3页
【论文】确定城市干道检测器最佳布设位置的仿真研究_第4页
【论文】确定城市干道检测器最佳布设位置的仿真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确定城市干道检测器最佳布设位置的仿真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确定城市干道检测器最佳布设位置的仿真研究摘要:路段行驶速度和行驶时间判断的准确性是进行交通管理和开发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条件。本文以仿真技术作为研究手段,就城市干道中用于判断路段车辆速度和行驶时间的检测器最佳布设位置的确定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以长沙市五一路为研究对象将实际车速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关键词:检测器位置;行驶车速;交通管理;城市干道;仿真技术中图法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StudyonOptimalDetectorLocationinUrbanArterialRoadswithSimulationTechnologyLiLing,,JINShuang-quan(Gua

2、ngdongHighwayDesignInstitute,GuangdongGuangzhou,China)Abstract:TheestimationandprovisionofaccuratetravelspeedortimeinformationareessentialforpropertrafficmanagementandsuccessfulITSdeployment.Thepapertriedtoidentifythebestdetectorlocationsonurbanarterialroadsforestimatetravelspeedandtraveltimethro

3、ughalotofexperiments,andcontrastactualspeedandsimulationresultinWuyiRoadofChangshaCity.KeyWord:Detectorlocation;Travelspeedonarterial;TrafficManagement0引言研究表明,通过在高速公路上埋设环形检测器来获得即时的行驶速度能较好地反映真实情况;但对于城市干道,由于受各种因素如车道数、路段长度、信号灯绿时长、速度限制措施和交通量的影响,检测器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失真,而环形检测器作为交通管理和智能交通的研究重要的数据源,具有价廉和可靠性好等

4、优点。本文拟以CORSIM仿真系统作为研究平台,利用仿真手段针对交通量、交通信号系统、路段长度、速度限制和车道数对检测器判断结果进行研究,以期确定不同条件下检测器的最佳布设位置,并将仿真结果与长沙市五一路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其可行性和有效度。91模拟方法城市交通网络中影响路段行驶速度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判断或检测的复杂性;这些因素除引言中提到外还有转向交通、停车场的位置、行人、交通量构成以及驾驶员的行为。但城市干道因有相应的交通管制而相对较为顺畅,故本文只研究交通流量、信号系统、路段长度、速度限制措施、车道数对不同位置的检测器判断行驶速度准确度的影响。基于研究需要,路段长度的取值有

5、如下原则:⑴短路段检测器的定位不如长路段重要;⑵相邻交叉口的间距小,则平均行驶车速的精确度低;⑶交通管理和ITS研究更倾向于长路段。因此路段长度的取值范围为600~1800m,交通流量取值范围为500pcu(低饱和流)~5000pcu(高饱和流,在仿真试验过程中以500pcu/h为步长递增),速度限制取值分别为30、35、40、45km/h(以5km/h为步长递增),以及相应地将信号绿时长标定为20、30、40、50s(以10s为步长递增),车道数相应地分别标定为2车道和3车道。仿真试验的路段及相应的检测器布设位置如图1所示。图中示意的路段长度变化范围为600~2000m,为了准确了解全

6、路段行驶速度的变化情况,检测器每15米布设1个;试验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全试验过程根据四个参数的变化总共在CORSIM系统中运算338次并得到相应的仿真结果,即通过检测器的平均车速。9图1仿真试验路段简图及检测布设示意图根据图2逻辑关系,仿真试验过程及步骤简述如下:①在CORSIM中创建仿真试验路段,并标定相应的初始仿真参数:路段长度为2000m,交通流量为500pcu/h,45km/h的速度限制,绿长时为20s以及2条仿真车道进行仿真运算,输出相应的仿真试验结果。即各检测器探测到的车辆通过速度。②保持第一次仿真试验的参数不变,将交通流量以500pcu/h步长的增加量更新原流量,直至V/

7、C大于2,对每一次迭代都进行运算并输出结果。③将交通流量重新标定为500pcu/h,并保持其他参数,将限制速度以5km/h为步长由初始值45km/h递减直至为30km/h,同样对每次迭代运算并得出结果。④初始绿时长为20s,与上述步骤一样,以10s为步长递增至50s。⑤上述4步都完成,即将车道数改为3车道再次重复循环运算。2仿真结果表1、2和图3、4分别为两个以交通流量为变量的仿真案例的运算结果。图中的曲线表明车辆以较低的速度靠近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