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假说

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假说

ID:9443944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1

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假说_第1页
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假说_第2页
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假说_第3页
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假说_第4页
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假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假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假说  一、引言  矛盾修辞是指把两个看似意思相互矛盾的词语结合在一起,用来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或说明道理的一种修辞方式,其特点是通过将互相矛盾的词汇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来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意味深长的思想感情。  过去对矛盾修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修辞、翻译、语用、语义方面,如从修辞学角度分析矛盾修辞的定义、特征和分类,从翻译的角度讨论矛盾修辞的翻译和理解,这些都属于描述性研究。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从认知的角度对矛盾修辞进行研究,如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

2、念整合理论进行分析,把矛盾修辞分为表层-深层结构和并列结构,用概念整合理论构建一个心理空间信号输入和合成的图式。2007年徐盛桓提出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范式理论,该理论不仅可以很好地解释转喻、隐喻、双关、谜语和脑筋急转弯等技巧性话语,而且一些流行语和结构式的话语也可以通过这一理论得到合理解释。  本文以认知连续统为原则,把基于心理模型的常规推理应用到矛盾修辞这一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中,希望可以就矛盾修辞理解机制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二、矛盾修辞格的语义特征及分类  我们可以将矛盾修辞格用XY来表示,X是修饰语,Y是

3、中心语,X和Y有直接的说明和被说明、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X和Y在字面意思上存在冲突却可以共存,这是因为X所描述的特征是Y表征对象的属性。X之所以可以用来修饰Y并在深层统一于X,是因为和Y的自身属性相关,Y自身属性被表达主体所选择。  从语义关系的角度可以把矛盾修辞分为两大类,即反义关系和准反义关系。反义关系中的X和Y是严格意义上的反义关系,如雅和俗,大和小,老和童,聪明和愚蠢;准反义关系中的X和Y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反义关系,如特定语境下的红白喜事中的红和白.从形式的角度可以把矛盾修辞划分为紧缩型和松散型。紧缩型结构整

4、齐,X和Y紧密相连,如老小孩和小大人,松散型的X和Y中间间隔有其他词项,如鸟鸣山更幽里的鸣和幽.相比较而言,松散型的矛盾修辞搭配的随意度更大,而紧缩型的矛盾修辞形式更紧凑,排列更整齐,在口语中更容易固化,使用的范围更固定。本文拟以老小孩和小大人这类紧缩型的矛盾修辞为研究对象,来解释其运作机制。  三、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假说  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的成立建立在三个假设基础之上:日常交际中的一切话语都是在意向性的指导下进行的;所有的话语表达都是不完备的;话语表达的理解与生成离不开常规关系。对于话语的理解和生成的基本

5、观点包括三点:基于常规关系的推理机制;人类知识的类层级结构;显性-隐性和自主-依存分析框架。下面结合这三点与矛盾修辞理解机制相关的理论进行概述。  (一)常规关系  就本体论而言,常规关系即事物自身或者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涵盖有各个方面,如社会、文化、物理、化学等等,后来作为人们认知事物的新工具为语言表达所利用。在话语的理解中,常规关系体现为隐性表述的具体内容,对话语的显性表述进行补足或阐释,使话语得以理解为相对完备的表达,达到交际的目的。  就说话人而言,各种修辞格的使用体现说话人讲话的一种效率原则,即尽

6、可能用少量语言来表达,而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需要尽可能地扩展,其基础就是常规关系。再如,人的整个生命期需要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它是客观存在的,成长的不同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上下承接的,也是一种常规关系。  (二)有关范畴的相邻连续统  所谓范畴,即对世界各种事物现象描写时所涉及的类别,它涉及到心理模型中类的知识。分类的发生,要建立在假设人脑中存在有依赖常规关系相互联系的知识级。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人们使用的并不是抽象的范畴本身,而是其具体意义。如,树是人们熟悉的一个范畴,但它的抽象概念只存在于人大脑的认知中,并不是一

7、个看得见的具体物体。在不同的语境中,树的具体所指也不同。人们平时所说的种树,是指整棵树立在土壤里,伐树是指把树的树干砍倒,浇树是把水倒入树的根部,剪树是对树的树叶进行修剪等等。这些动宾短语中,都出现了同一个范畴树,但其显性表述中所蕴含的隐性表述却不相同。在我们的认知体系中,树作为一个范畴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领属的相邻连续统,其中,树是统领成分,树的构成部分,如,树干、树枝、树叶、树根等,是被统领成分,它们是分布在连续统上的点。在不同的语境中,显性表述树具体所指向的隐性表述就是对连续统上分布点的恰当截取。在话语交际中,描述

8、一个事物或事件时,我们的认知注意力集中在对一个范畴里选择一个恰当的定位,即所截取与具体语境相契合的定位。见图1.  (三)显性-隐性工作框架  在语用学上,Grice以原则为思维模式的范式对日常话语进行理解,徐盛桓特意避开这一范式,认为语用理解是同日常一般话语没有本质区别的认知连续统,并参照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假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