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的基础治疗效果观察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的基础治疗效果观察

ID:9446661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1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的基础治疗效果观察_第1页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的基础治疗效果观察_第2页
资源描述: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的基础治疗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的基础治疗效果观察  侵袭性牙周炎为牙周炎的亚类,能够对牙周结缔组织造成破坏,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牙槽骨附着水平丧失,该疾病对人体的牙周系统造成较大危害。在社会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也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侵袭性的牙周炎为危害口腔健康的重要疾病,针对病变范围主要有局限型和广泛型两种。  侵袭性牙周炎的患者要进行早期诊断,并抑制、清除感染的微生物,主要治疗手段为牙周的基础治疗。选择2013年3月~2014年2月76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相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口腔变化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

2、我院口腔分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76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相应治疗,男49例,女27例,年龄20~41岁,平均(32.18±6.43)岁。43例患者为广泛型,33例患者为局限型。  1.2方法:患者在初诊过程中要先对全口根尖进行拍摄,采用美国弗罗里达探针,对患者的天然牙四个位点进行患牙、丧失牙的探诊,并认真观察牙齿的松动度和出血指数。具体步骤:初诊时要对患者的牙周状况进行评估,进行全口的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以及根面平整术。治疗后叮嘱患者在第2个月、第4个月和第6个月要进行复诊检查,要求同一个检查人员使用美国弗罗里达探针对

3、患者治疗后天然牙的四个位点进行检查,包括患牙的探诊深度、两个位点的出血指数、附着丧失和牙齿的松动度,并在维护期给予相关治疗,治疗结束6个月后要对全口根尖片进行再次拍摄,同时观察并记录。  1.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4.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所有患者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对患牙进行临床附着丧失、探诊深度和出血指数的检查,与治疗前具有显着的变化,而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缓解程度越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中切牙和第一恒磨牙的牙周参数比较:中切牙

4、和第一恒磨牙的牙周参数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间越长,指标恢复效果越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表1-2】    3讨论  侵袭性牙周炎为常见的口腔疾病,具有家族的聚集性、进展迅速,该疾病主要致病因素为龈下菌斑,侵袭性的牙周炎主要有广泛型和局限性,广泛型有广泛的邻面附着丧失,局限型至少有2颗恒牙与邻面有附着丧失,牙周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有临床附着丧失、患牙的探诊深度以及出血指数。若能够对该类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和清除,并抑制致病微生物在口腔中的生长,保持牙周环境的健康。牙周疾病治疗的基本方法就是治疗牙周的基础,采用

5、超声波和机械等方法将龈下菌斑、牙石、病变的牙骨质去除掉,使牙龈表面较为光滑,并能够阻碍菌斑再次附着到牙根表面。对本次选取的所有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并定期要求患者回院检查复诊,发现患者治疗后患牙的临床附着丧失、探诊深度和出血指数等指标,与治疗前具有显着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患者治疗的时间越长,各指标的好转也更加明显,由此说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采用牙周的基础治疗,具有显着的治疗效果,并促使牙周情况的改善。牙周病变的治疗和诊断为重要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只有使患者的牙周炎性反应得到控制,才可进行下阶段治疗。该疾病会累及中切牙和第一恒磨牙,

6、并影响炎性反应发展,在治疗过程中切牙和第一恒磨牙的各项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变,再通过相应的维护措施,可使上述症状加强改善。  综上所述,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采用牙周的基础治疗,效果显着,并使炎性反应得到较快的缓解,最大程度上保持口腔健康,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