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大学生校园暴力问题的心理诱因

解析大学生校园暴力问题的心理诱因

ID:9447434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1

解析大学生校园暴力问题的心理诱因_第1页
解析大学生校园暴力问题的心理诱因_第2页
解析大学生校园暴力问题的心理诱因_第3页
解析大学生校园暴力问题的心理诱因_第4页
解析大学生校园暴力问题的心理诱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析大学生校园暴力问题的心理诱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解析大学生校园暴力问题的心理诱因摘要:由于社会形势的深刻变化及不良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侵蚀,如今大学校园内的暴力行为对校园和社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球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大学校园暴力看似一种个别的、简单的社会现象,其实具有复杂的社会心理背景。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共同配合。同时,大学生暴力问题与自身的年龄、身心发育特征有着密切的关联。为遏制和预防大学生暴力行为和暴力犯罪,本文对引发大学生暴力行为的心理因素进行科学研究和探讨。关键词:校园暴力大学生心理诱因TheAnal

2、ysisaboutPsychologicalreasonsofthecampusviolenceonUniversityAbstract:Astheprofoundchangesofthesocialsituationandtheerosionofthebadlifestyleandthebadvaluestostudents,nopusviolenceonUniversityposedagreatthreatandbecameaglobalproblemofthesocialplesocialindivid

3、ualphenomenon,infact,ithastheplexsocialpsychologybackground.Tosolvetheproblem,onsupportofthefamilies,theschoolsandthesocial.Atthesametime,theviolenceoftheuniversitystudentsiscloselyassociatedentalandphysicaldevelopmentoftheircharacteristics.Inordertocontain

4、andpreventthisviolentcrimes,thearticleconductthescientificresearchandthediscussion.Kaypusviolence;Universitystudents;Psychologicalreasons本文主要探讨发生在大学校园内的暴力现象,这种校园暴力现象经常表现为语言暴力、力量暴力和心理暴力三种方式。传统上,人们对大学生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存在多种解释,如遗传因素的影响、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的高低、性别和种族差异、学校学风和社

5、区环境的好坏、伙伴的示范作用等等。那么,究竟哪些因素才是导致大学生暴力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呢?在此笔者结合自己长期工作在大学教育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对诱发大学生暴力心理的因素进行分析。一、家庭方面的心理诱因。家庭是孩子走向生活的起点,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不和谐因素是校园暴力形成的根源,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1、家庭的结构与家庭环境。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成员有不良嗜好或反社会行为、夫妻离异等状况,都会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受阻。不同的家庭结构,会在各项家庭职能的发挥上有所差异,就子女的教育来说,一个理想的家庭应

6、该是父母健在,并且能对子女负起养育责任的家庭。一旦家庭的这种完整性受到破坏,如父母亡故、病残、离婚,家庭教育职能往往就会减弱。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大多人格发展都很不完善,性格孤僻、冷漠、偏激、容易冲动,在学校里很难和同学相处,暴力发生在他们身上也变得很自然了。再婚家庭中的主要问题是孩子与继父母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存在问题,使孩子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在家里得不到必要的疏解,必然要在别的地方寻求发泄。当孩子从这种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进入大学后,自然容易具有暴力倾向。2、家长的素质与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家长是家庭生

7、活的主持人,是子女的直接榜样,家长素质好坏,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子女的成长。在有些家庭中,父母缺少道德修养,政治觉悟低,经常对社会,对现实流露出不满情绪,父母的理念也灌输到孩子身上,导致他们直接把这些反社会情绪外化成反社会的行为。有些家庭中,虽然父母很有文化,也没有反社会情绪,但自身性格高傲,总是瞧不起人,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形成,很有可能因为孩子的高傲而导致心理暴力发生在他身上。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形成暴力倾向。调查表明:“严厉粗暴的父母比例为7%—10%”②P48,其家庭教育的特点是:

8、对孩子态度生硬,缺乏感情,方式、方法简单粗暴。这类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受不到亲情和家庭的爱,变得压抑、自卑、唯唯诺诺、优柔寡断,有的容易冲动、情绪控制力差、冷酷、脾气暴戾。当孩子从这种家庭环境中进入大学后,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往往采取暴力行为进行报复等。3、父母与孩子在特殊时间段的心灵大碰撞。人的一生中有两个不可逾越的重大变化期,一个是青春期(11—18岁),一个是更年期(45—55岁)。青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