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到韵看唐宋审美精神的演变

从气到韵看唐宋审美精神的演变

ID:9507061

大小:5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1

从气到韵看唐宋审美精神的演变_第1页
从气到韵看唐宋审美精神的演变_第2页
从气到韵看唐宋审美精神的演变_第3页
从气到韵看唐宋审美精神的演变_第4页
从气到韵看唐宋审美精神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气到韵看唐宋审美精神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气到韵看唐宋审美精神的演变【摘要】从有着意气风发,蹈历激昂的盛唐雄风到重文抑武,偏安一隅的宋代流韵的变化,唐宋审美精神和时代风貌也发生微妙的变易。自气与韵在六朝结合以来,唐宋审美精神也以气韵一以贯之,达到了气化哲学的新高度,从唐尚气,宋尚韵的流变中,呈现出唐宋两时代的审美精神的演变。  【关键词】气韵唐宋审美精神演变    唐开元、天宝年间,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强盛的国力使人民底气十足,后人谓为“盛唐气象”。在这个时代,涌现出一大批以李白、杜甫、王维、张旭、颜真卿、吴道子等为代表的审美主体和创作主体,他们共同开辟并站

2、立成一个气象恢弘,生生郁勃的审美时代和审美高峰。到唐中叶“安史之乱”之后,国力衰微,晚唐“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直至五代十国军阀割据,王权纷争再到北宋代后周而统一全国以后,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遂推出“重文抑武”的治国方略,于是,盛唐雄风不再,物华天宝、万国来朝的气象早已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中。北宋末期,边庭累乱,厝火积薪,其声威不及盛唐帝国远甚,而南宋更是偏安一隅,上至庙堂之高,下至江湖之远皆将盛唐残余的蹈历激昂之气内化为一种阴柔儒弱的理性秉习。从而审美精神由盛唐时代形成的以气为主的高迈、豪放、激越和阳刚的恢宏、郁勃

3、气象演变为以  韵为主的内敛、婉约、恬静和阴柔的理性品质。    一、从豪放超逸到婉约隐秀    在唐代的审美精神中,有一个显著的审美范畴,就是“气”化哲学中的豪放超逸。中唐以前开明的政治环境使人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众人都想一展雄才,实现自己匡扶天下,开疆拓土的抱负。于是诗人、书画家都将自己的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通过诗歌和书画作品表现出来,在唐代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之中,不乏高亢爽健的审美理想。司空图在其《二十四诗品》中说到豪放这一风格时有:“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出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

4、在旁”的阐述,豪放实乃“道”与“气”的流通激荡,大千世界,皆被“真气”冲击弥满,势不可挡。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水是流动的,气亦是流动的,那种“江流天地外”的景象怎不是真力雄气冲塞天地;不可遏止的情感被放逐到九天云外,又飞流直下,洪波射东海,一去不复返。当这种豪气干云的时候,诗人又超脱了俗世,游走天上云间,钟情于“缑山之鹤,华顶之云”(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飘逸》),“终与俗违”,(《二十四诗品·超诣》),在逍遥的世界里,如大

5、鹏一样横绝太古,看到的是“仙之人兮列如麻”,热烈奔放的情感,潇洒脱俗的性情,无一不是豪放超逸的流露,往古而今,也仅有唐有此高峰而已。  到宋代以后,虽有蹈袭唐豪放超逸的美学精神,却也相去甚远,悲壮豪气之末大都萦绕的是惆怅衰落之音。纵苏轼有“大江东去”的豪迈气概,但浪淘尽的也都是千古英雄人物,而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一世,俯仰一生,多少英雄伟绩,亦不过一宿梦幻。悲慨刚过,一声长叹。在统治者推出“重文抑武”的治国方略以后,大凡文人都将以行军打仗来实现建功立业、匡扶天下的抱负内化为尚思辨

6、和讲理趣的经世致用的志向,回环曲折的含蓄态度一变直露奔放的表现风格,婉约蕴籍更能捕捉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缓缓倾诉,回环往复,情切凄婉,“杨柳岸晓风残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人的心思,碎玉一样的文字,清脆滴落,敲击的是缓缓忧伤的旋律,含蓄蕴籍的口吻深婉地道出不尽的思念忧愁,没有直白的倾吐,正如司空图所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在此时,柳永、秦观、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人将以抒发内心情感和兴寄哀愁为主要创作动机,表现出强烈的女性化、封建性和内倾性,更多的文人士大夫怀着对国家的危机感和对统治者的信任

7、危机,都钟情于山野林泉,从现实中遁逸,在禅宗理趣中寻求灵魂的安顿,在诗词中倾诉自我。隐西湖的林逋,往往寄情梅鹤,一代文宗欧阳修,居庙堂之高却也醉心于山水之间,后世几人能解醉翁之意?    二、从富丽雄浑到平淡恬静    在唐帝国,繁荣的经济使朝野无不显示着富贵荣华,这种雄厚的经济实力也使得自信的文人的审美意识里充溢着雍容华贵的气质,从唐人诗词文赋里真可挤出琼浆玉液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李白《行路难》)豪华竞奢的筵席,美酒佳肴,金樽玉盘,山珍海味。除了唐人还有谁享受得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

8、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光溢彩的画面,春江明月,到处都是流动的音乐,这里是花的世界,姹紫嫣红;这里是光的海洋,月华如乳。司空图说:“雾余水畔,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伴客弹琴”(《二十四诗品绮丽》)置身雕梁画栋之下,流连画桥杏林之边,享用的是富贵绮丽的物色,何不引金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