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区间隧道富水地层非降水施工技术研究

深圳地铁区间隧道富水地层非降水施工技术研究

ID:9536053

大小:6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3

深圳地铁区间隧道富水地层非降水施工技术研究_第1页
深圳地铁区间隧道富水地层非降水施工技术研究_第2页
深圳地铁区间隧道富水地层非降水施工技术研究_第3页
深圳地铁区间隧道富水地层非降水施工技术研究_第4页
深圳地铁区间隧道富水地层非降水施工技术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圳地铁区间隧道富水地层非降水施工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深圳地铁区间隧道富水地层非降水施工技术研究摘要:针对深圳大—科区间隧道软弱富水的地质条件、设计断面变化多样以及复杂而严格的边界限制等特点,全面地阐述了大—科区间非降水施工的关键技术以及在现场试验、监测、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指导下所采取的对策措施,并反映了实际工程所取得的良好施工效果。关键词:区间隧道;暗挖;非降水;施工技术1 工程概况1.1 设计概况深圳地铁大剧院—科学馆站区间隧道,埋于深南中路解放路口至上步路段地面下10~19m,设计长1144.7m。分左右两条单线隧道,标准地段线间距为13.2~17.2m,基本与地面道路中线对称。区间隧道内设2号线联络线预留接口一处,缩短

2、单渡线一处,设计断面变化多样,除单线段为单孔圆形断面外,联络线预留接口和单渡线设计有单孔双线、双孔双线、三孔三线断面,其开挖最大宽度分别为12.9m、12.6m和20.0m,隧道接口型式多,工法转换频繁。区间隧道原设计为2座竖井,后因工期需要增设一座3号竖井,竖井通过横通道与正线相连。1.2 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隧道范围内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海冲积层和第四系残积层,下伏燕山期花岗岩。洞身主要穿越残积层和风化花岗岩。有三处含水丰富的砂层位于隧道上部,部分侵入隧道断面,层厚度2~10m不等,长度近700m,占隧道全长达2/3。有一处流塑状饱和粘土层侵入隧道断面内,如图1所示。本区

3、间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根据勘测,地下水埋深1.93~5.73m。水位高程0.5~7.5m,水位变幅0.5~2.0m。隧道东端(靠近大剧院站地段)北侧的荔枝湖与本区间地下水存在水力联系。1.3 地面和交通条件本区段为交通主干道和商住区。地面交通繁忙,车行如梭;地下管线密集,纵横交错;道路两侧大厦林立,花红草绿,环境优美。途经市委、市政府,是深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2 技术特点和关键技术隧道穿越的第四系残积层和全(强)风化花岗岩,含水量丰富。除因南国多雨,补给充沛外,并与荔枝湖水系相连,潺潺水流供给不断。据测,1#竖图1 大剧院—科学馆区间隧

4、道不良地质分布剖面图井24小时抽水量达410t以上。此外,地面由原沟谷成,西南交通大学、中铁四局集团公司、铁道第四勘山地回填而成,局部水囊空洞,还有地质钻孔,人工测设计院联合成立了科研技术攻关小组,在现场试洞穴,更给暗挖施工留下层层隐患,危机四伏。验、监控、室内离心模型试验、三维数值仿真分析等由于本标段地面交通繁忙,环境优美,不容许在多种手段综合应用情况下,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地面采取任何工程措施。这些边界条件界定了本工程多项施工指标达优。的技术特点是:在补给充分的富含水地层(砂层、流塑状粘土层)采取非降水的技术措施进行暗挖隧道施3 超前预加固施工技术研究工,特别是渡线段的大断面

5、暗挖施工。其需要解决的主要关键技术是:3.1 方案比选与特征(1)超前地质预报与动态设计;(2)超前预加固和防水;(3)复杂断面隧道暗挖施工洞内超前预加固的目的是改善围岩土体物理力学工法研究;(4)软弱地层暗挖隧道施工控制地面下沉性能和止水防涌,以保证施工安全,减小地面下沉。技术(特别是在穿越特殊管线时)。在现场多次试验的基础上,比选了三种桩体加固方鉴于本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结构端面型式的案。(1)水平旋喷桩加固;(2)间隔水平搅拌桩与水多样性、施工工艺难度极大、周围环境限制条件十分平旋喷桩加固;(3)水平旋喷2化学灌浆加固。如图2严格,深圳市地铁总公司把本标段工程列为深圳市地所

6、示。其优缺点比较见表1。铁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工程。为了保证工程得以顺利完图2 洞内超前预加固方案示意图表1 超前预加固方案比较表图3 拱部土体水平旋喷加固示意图  经在1#竖井横通道中组织的几次试验效果综合分析比较,确定采用第一方案。其主要特征是:仰角为5°的洞内水平旋喷桩超前预加固形成拱棚。开挖掘进时,用<42小导管注浆补充加固和止漏。3.2 水平旋喷桩超前预加固3.2.1 拱部土体加固水平旋喷桩在洞内以5°的仰角钻进旋喷成桩,因始端侵入隧道开挖断面,故在前端3.5m范围内不注浆,旋喷加固体搭接长1.7m。每一循环钻孔15m,旋喷长度11.5m,开挖掘进10m(开挖时小导管注

7、浆补充填塞桩间的空隙),如图3所示。3.2.2 掌子面加固防涌坍处于流塑状粘土层地段,掌子面缓慢顺淌而下引起拱部下沉和仰拱开挖困难。施以旋喷桩拱密和加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图4所示)。图4 掌子面水平旋喷加固拱密示意图3.2.3 边墙仰拱土体加固在SK3+240~280和SK3+960~990地段,拱部围岩为砂粘土,具有一定的自稳时间,足以开挖初支成型。但下台阶土层呈流塑状,边墙开挖困难,甚至导致已施作好的喷射混凝土初支护外鼓开裂。以图5所示进行加固,成功通过。图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