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水的技术对策分析

建筑节水的技术对策分析

ID:9556573

大小:8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5-02

建筑节水的技术对策分析_第1页
建筑节水的技术对策分析_第2页
建筑节水的技术对策分析_第3页
建筑节水的技术对策分析_第4页
建筑节水的技术对策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节水的技术对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建筑节水的技术对策分析摘要:根据试验结果和调研分析,从建筑给水系统及热水系统的设计、防止建筑给水系统的二次污染、建筑中水回用、节水器具和计量设备的合理配置等相关环节,研究探讨了建筑节水应采取的技术对策。关键词:建筑节水水压对策分析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用水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城市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等,其用水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建筑中完成的。因此节约城市生活用水必须搞好建筑节水。  建筑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应制订有关节水的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管理和宣传教育、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工作外,还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建筑节水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1 防止给水系统超压出流造

2、成的隐形水量浪费  超压出流是指给水配件前的静水压大于流出水头,其流量大于额定流量的现象。超出额定流量的那部分流量未产生正常的使用效益,是浪费的水量。由于这种水量浪费不易被人们察觉和认识,因此可称之为隐形水量浪费。  根据我院课题组在11栋不同类型建筑的67个配水点所做的超压出流实测分析结果统计,有55%的螺旋升降式铸铁水龙头(以下简称普通水龙头)和61%的陶瓷阀芯节水龙头的流量大于各自的额定流量,处于超压出流状态。两种龙头的最大出流量约为额定流量的3倍[1]。由此可见,在我国现有建筑中,给水系统的超压出流现象是普遍存在而且是比较严重的。为改变这一状况,应采取以下措施。

3、1.1 合理限定配水点的水压  由于超压出流造成的隐形水量浪费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在我国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2000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中虽对给水配件和入户支管的最大压力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性规定[2],但这只是从防止给水配件承压过高会导致损坏的角度考虑的,并未从防止超压出流的角度考虑,因此压力要求过于宽松,对限制超压出流基本没有作用。我们认为,应根据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际情况,对给水系统的压力做出合理限定。  根据我们所做的超压出流实测分析,考虑到各种配水器具的位置标高、家庭和整栋建筑内部管道的水头损失及

4、保证安全供水等多种因素,我们认为家庭入户管(或公共建筑配水横支管)的工作压力限值应为0.15MPa,静水压力限值应为0.25MPa[1]。压力大于上述限值时,应采取减压措施。建议将上述要求纳入《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目前缺水城市应制订该规范的地方性补充条款,以便从系统设计这一根本问题上解决超压出流造成的水量浪费。1.2 采取减压措施  在给水系统中合理配置减压装置是将水压控制在限值要求内、减少超压出流的技术保障。1.2.1 设置减压阀  本课题组所做的3栋18层住宅楼超压出流对比试验表明,在入户支管上设置了减压阀的那栋住宅楼,各楼层出水量明显较小,且各配水点水压、流量较

5、均匀。在所测9个楼层中,没有一层处于超压出流状态。可见,减压阀具有较好的减压效果,可使出流量大为降低。1.2.2 设置减压孔板或节流塞  减压孔板相对于减压阀来说,系统比较简单,投资较少,管理方便。一些单位的实践表明,节水效果相当明显,如上海交通大学在学校浴室热水管道中加装孔径为5mm的孔板后,节水约43%。但减压孔板只能减动压,不能减静压,且下游的压力随上游压力和流量而变,不够稳定。另外,减压孔板容易堵塞。可以在水质较好和供水压力较稳定的情况下采用。  节流塞的作用及优缺点与减压孔板基本相同。适于在小管径及其配件中安装使用。1.3 采用节水龙头  本课题组所做67个测点

6、超压出流试验表明,各测点陶瓷阀芯节水龙头和普通水龙头在全开状态下,前者的出流量均小于后者的出流量。即在同一压力下,节水龙头具有较好的节水效果,节水量从3%~50%不等,大部分在20%~30%之间。且在静压越高,普通水龙头出水量越大的地方,节水龙头的节水量也越大。因此,应在建筑中(尤其在水压超标的配水点)安装使用节水龙头,减少水量浪费。2 减少热水系统的无效冷水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筑功能的完善,建筑热水供应已逐渐成为建筑供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据调查,各种热水供应系统,大多存在着严重的水量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开启热水配水装置后,往往要放掉不少冷水后才能正常使

7、用。这部分流失的冷水,未产生使用效益,可称为无效冷水,也即浪费的水量。无效冷水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从建筑热水系统的各个环节抓起,减少无效冷水的排放。2.1 新建建筑应选用支管或立管循环方式  目前我国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提出了三种热水循环方式:干管循环、立管循环、支管循环;同时,允许热水供应系统较小、使用要求不高的定时供应系统,如公共浴室等可不设循环管。  热水系统的循环方式直接决定了无效冷水是否存在及冷水量的相对大小。我们以北京市某12层公寓为例,分别计算了该建筑采用支管循环、立管循环、干管循环或无循环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