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制度分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制度分析

ID:9564802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3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制度分析_第1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制度分析_第2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制度分析_第3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制度分析_第4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制度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制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制度分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制度分析一、前 言  所谓人口老龄化,指在总人口中,老年人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惯用标准,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人口老龄化[1]。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既是社会进步的标.L.志,也会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我国是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化状况最严重的国家。而当前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必须重视农村人口的养老保障。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农村人口7.84亿

2、,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达到7.51%[2]。如此庞大的农村老年群体与城市的退休老年职工的重大区别是,他们没有工资,没有退休年龄的年限,往往忙碌一生,甚至直到丧失劳动能力后,生活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更不用谈享受退休金待遇。  因此,如何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建立全面多支柱的养老保障制度,是一项亟须解决的难题。不仅与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相关,与农村的稳定发展相关,甚至与国家的长治久安相关。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

3、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间增长了7390万人,增长了5.84%,平均年增长率0.57%,比1990年到2000年期间的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0~14岁的人口占总量的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了6.29个百分点;而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了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了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3]。有关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17%;在2030年之前,中国将进入高度老龄化社会(22%);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

4、,老龄化水平达到30%以上[3]。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形成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这种人口转变是医疗进步、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和经济发展的直接成就,也是公共卫生事业,例如克服营养不良、饮用水卫生、克服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以及降低母婴死亡率等方面的结果。(1)出生率下降。1973年以来,全国范围内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大幅度下降,2000年总出生率2.31%,相比1950年,降低了3.5%;(2)低死亡率。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1957年,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为55.82岁,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为55.95岁,而到了1995年,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67.36岁,女

5、性平均预期寿命为71.89 岁[4]。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劳动年龄逐渐老化,劳动力资源日益不足。劳动年龄的群体占总人口比例的降低,从而导致劳动力资源减少,间接降低了劳动生产率,进而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增长;(2)老年保障费用投入增多,而投资农村经济的费用却相对减少;(3)家庭负担加重,供养比重不断提高,农业投入逐渐减少。  三、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制度分析  (一)制度变迁理论  1.制度变迁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实质上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替换另一种制度的过程[5]。而诺斯认为,制

6、度变迁是一个在制度不均衡时追求潜在获利机会的自发交替的过程。[7]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种效益更高的新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代替旧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过程。  2.制度安排  制度安排可以定义为管束特.L.定行为模型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制度安排既可以是正式的,又可以是非正式的,正式的制度安排如政府、企业、医院、大学等等,而意识形态、价值、习惯等就属于不正式的制度安排的范畴[7]。在本文中,制度与制度安排所指的含义相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就是一种制度安排。影响制度变迁的因素有多个方面,不同的情况之下影响制度变迁的因素不同,各个因素影响制度变

7、迁的程度也各异。  3.制度变迁的主体  制度变迁的主体主要由个人、组织、各种社会团体和国家组成。其中,个人作为基木单位,是制度变迁的基本主体。组织是一群具有共同目标的人结成的集体,是制度变迁的关键。而国家往往是制度目标的选择者、制度变迁进程的安排者以及制度的最终确立者[8]。在本文中,影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的主体主要有政府、受益者和失益者,其中,失益者包括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下遭受不公待遇的政府和农民。  4.制度变迁的形式  制度变迁主要有两种形式:(1)诱致性制度变迁。它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它由个人或群体,在响应共同的利益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

8、制度变迁形式[7]。这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