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

浅谈历史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

ID:9577483

大小:6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2

浅谈历史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_第1页
浅谈历史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_第2页
浅谈历史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_第3页
浅谈历史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_第4页
浅谈历史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历史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历史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摘要: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时会对教师的讲述或教科书的叙述提出一些意外性的问题,使教师不知道如何解答。根据问题的特点,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史事类的问题和认识类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意外问题的原因,一是同学生的认知习惯及思维特点有关,二是同中学历史知识的特点有关。学生提出意外问题这一现象,有着一定的教学上的意义,为此,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的任务。关键词:历史学习;意外问题;学生认识Abstract:Intheclassroomteachingofhistoryinsecondaryschools,stu

2、dentssometimeseunexpectedquestionsaboutteachersteachingandtextbooks,akesteachersdifficulttoansodifythEirteachingstrategiesinordertofulfilltheteachingtaskstogether.三、学生提出“意外问题”的原因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意外问题”,虽是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在一般的情况下,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包括历史的阐释),多是表现为认同和接受,并不会产生怀疑。但这并不能证明我们所教给他们的知识就是完整无缺、正确无疑的;也不能说教师认为

3、不会有问题的历史知识,学生就一定也认为没有问题。的确,事实上,学生对遥远的历史知道的不多,不掌握较多的历史材料,又不具备研究历史的专业能力和方法,也不了解对历史的其他阐释;而教给他们的知识,又是编排好了的,是现成的,学生若在这种限制了的、既定了的条件下进行历史的学习与认识,提不出问题来就是一种常态了。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有学生将自己的思索越出了教师和教材圈定好的范围,提出了“意外问题”。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的确需要进行分析。总的说来,造成学生有“意外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教学氛围是学生能够提出问题的重要条件,教师的民主作风、课堂上的宽松气氛、班集体的活跃风气等

4、,都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与思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来。但这些还都是外在的、表层的因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与学生的认知习惯及思维特点有关对于儿童的认知水平、规律及特点,近代以来的心理学各流派都有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各种学习理论。其中,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之意义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在其现有的知识、自身的经验和信念的基础上,对所学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进而使原有的认识系统发生改变,使认知水平得以发展。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刺激,而是能动地对知识进行处理与转

5、换,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学习的建构过程,不仅仅是结构性知识的建构,还有在具体情境中产生的非结构性经验背景的建构。学生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在课堂学习时,他们对知识的接收会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分辨其合理性。而这种从经验背景出发所提出的质疑、假设、判断等,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怀疑猜测和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建构主义理论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学生的学习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的主动学习,学生是可以成为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的。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是取决于他们根据自身经验来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之能力,而不是取决于他们记忆或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2]如果我们

6、借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原理,对历史教学中学生提出“意外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就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和认识历史时的一些思维特点。首先,“意外问题”的产生,是学生好奇心的表现,这与学生的直觉思维有直接关系。虽然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可能是陌生的,甚至是不感兴趣的,但当他们进入历史学习的过程时,他们原有的经验、已形成的常识以及此前掌握的知识就会作为他们认知过程的背景和基础,用以对新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从前引的一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提出疑问与他们具有的常识有直接的关系,他们是以经验判断来辨别所学知识的。例如本文引言部分的例一,学生并不清楚北洋舰队的内部管理状况、海军成员的来源以及军队风

7、气等情况,但凭常识认为军舰上养狗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再如,学生对长平坑卒的怀疑,虽然是与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所言“四十万人安肯束手而死邪”[2](170)有些类似,但这不能说明学生有多少史学素养,因为此时的学生并不是用史家的视野观察这一事件的,而是在用常理进行判断,觉得要将四十万人活埋是不可思议的。学生的经验判断,在历史学习中有着相关的作用,也会导致他们对史事的不理解。同时,学生的经验、直觉也促使他们产生疑问,尤其是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经验发生冲突时,他们就会发现问题。学生的这种经验判断的直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