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ID:9628431

大小: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4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的内容。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中国传统文化却被排除在思想政治教育之外。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在经过哲学的反思以后,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稳定的民族文化。说它是稳定的,是因

2、为它有相对的不变性,能够超越时代的限制而延续不断。比如过春节、祭祖。我们说它是传统文化,就意味这一文化具有稳定性和相对的不变性,否则它就不是传统的。历史上存在而今天不存在的文化现象就称不上是传统文化。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从古延续至今的文化,而不只是过去的文化。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历史的长期发展中,不同的民族会形成不同的思想、习俗、道德、政治、宗教和哲学等观念和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汇合成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即是以汉族为主体而由多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它源

3、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风貌。  自然,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从地域上说,有吴越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荆楚文化等等;从流派上说,在先秦有儒、道、墨、名、阴阳、法六家的不同,汉魏以后,又出现儒、道、佛三教的鼎立。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整体上是指以儒家文化为主,而佛道文化为辅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  与世界上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部分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亦有其精华和糟粕。不能只看到精华而看不到糟粕,或者只看到糟粕而看不到精华。应该看到的是,中国传

4、统文化并不是精华和糟粕各居其半,没有轻重,而是精华是主,糟粕是次,精华是根本,糟粕是枝叶。我们的民族在几千年中形成的文化,如果糟粕多于精华,或消极同于积极,那么,我们的民族还算是伟大的民族吗?在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一个民族文化很糟而民族却很伟大的怪事。正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主流上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它才孕育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向上的国民品格。故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不屈,受尽曲折而后强。  需要指出的是,文化虽然是为人类所创造的,但它反过来却有塑造人、培养人的功能。从根本上说,人类所受的教育,也就是文化的教育。中国

5、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孔子似乎早就认识到这一点。《论语》载:孔子尝独立,其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问道,学诗了吗?孔鲤回答说,还没有呢。孔子说,不学诗,你就无法与人沟通。于是孔鲤退而学诗。另一天,孔子又独立,孔鲤趋而过庭。孔子又问:学礼了吗?孔鲤回答说,还没有呢。孔子说,不学礼,你就无法立身。于是孔鲤退而学礼。诗、礼都是我国古代重要典籍,孔子深知它对于塑造人格品德的重要性,故一再指点孔鲤学诗学礼。《论语》又载,孔子经常说的,是诗、书、礼。又说:如让我多活几年学习易经,我就不会有大过错。所以,诗虽是古代的诗歌,儒家却谓之诗教

6、;礼虽是道德规范的汇编,儒家却称为礼教;易虽是古代占卜的书,儒家却叫做易教。利用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教人育人,这可以说是孔门道德教育,亦即今天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特征。此后的儒家皆继承孔子这一以中国传统文化育人的做法,由是形成了中华民族十分重视以传统文化教人育人的传统。  在上一世纪中国大陆忽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在海外倒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在新加坡,政府不仅频频开展“礼貌运动”、“敬老周运动”,还邀集海外专家编写《儒家伦理》,用作中学伦理道德的教材。其主持者刘蕙霞博士在谈到开

7、设这一课程的初衷时说:“新加坡在这二十多年来,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一个工业化和现代化社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旧的传统观念被冲淡了,而新的价值观念还未确立起来,加上新加坡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外国文化和价值观能够自由传播,容易影响青少年的思想行为。在这种环境里,不少关心年轻人道德观念的人,都深觉年轻人有过分西化的倾向。纠正这种偏差以及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念,便成为教导儒家伦理的一个特殊任务了。”刘蕙霞博士充分认识到儒家伦理的教化功能,她想通过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去纠正年轻一代过度西化的倾向,以促进新加坡社

8、会的和谐和稳定。与新加坡类似的还有日本、韩国等国,他们都不排斥儒家文化,相反都比较注重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并不与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矛盾。相反,它可以推进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把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在思想政治教育之外,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二、排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原因    在上一世纪80年代以前,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排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