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循环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中、德循环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ID:9633208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中、德循环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_第1页
中、德循环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_第2页
中、德循环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_第3页
中、德循环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德循环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德循环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比中、德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模式和基础等条件差异,总结德国循环经济的特点。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应借鉴德国经验,立足国情,走清洁生产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强制性实施与义务性实施相结合、原始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绿色税收与绿色行政管理相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创新,标准化  一、中德循环经济发展的差异  1.发展背景不同。德国循环经济从酝酿到实践都处于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产业技术及生产效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此时,常规的工业污染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消费和特殊工业废弃物凸显为主要环境问题,气候变化等国际环境问题进入德国国内环境保护的重要议

2、事日程。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以提高生态效率和废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及再循环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理念与实践。而中国是在20世纪末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出现资源和能源的供应匮乏,经济增长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此时,开始意识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发展循环经济这一问题。  2.发展模式不同。德国循环经济首先从解决消费领域的废弃物问题入手,然后逐渐向生产和消费领域扩展和转变,并向生产领域的资源循环利用延伸,最终旨在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发展模式。从我国目前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实践看,发展循环经济的直接目的是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复

3、合型环境污染问题,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所以,我国循环经济实践最先从工业领域开始,逐渐拓展到包括清洁生产(小循环)、生态工业园区(中循环)和循环型社会(大循环)等三个层面。因此,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生态化与污染治理产业化、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  3.发展基础不同。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全体公民的环境意识培养和绿色消费行为密切相关。在德国,环保方面的教育或培训已成为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大多数德国公众已自发形成环境意识,对任何减少或回收废弃物的措施都反应热烈且极为合作,公民和非政府组织成为推动循环经济的中坚力量。而总体上讲,中国公民的环境意识比较淡薄

4、,没有形成良好的绿色消费习惯,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发展循环经济还主要依靠法制的强制力量和政策的推动作用。  二、德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  1.废弃物处理的法制化。自1972年以来,德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其立法中的许多理念,如“污染者付费”原则、预防原则、合作原则、产品责任原则及激励与约束机制、监管机制等等,反映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为此,德国的家庭废弃物循环利用率在1996年约35%,到2000年上升至49%。玻璃、塑料、纸箱等包装物回收利用率为72%,1997年达到86%。废旧汽车经回收、解体,循环利用率达75%。  2.废弃物处理的责任

5、制。1994年,德国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首先引入废料生产者的概念,确立污染者付费原则和生产者责任制。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污染者首先应承担废物回收、分类、利用和清除的义务,在依法免除该项义务的情况下,有义务支付他人代其履行这些义务的费用。  3.废弃物管理的规范化。德国对废弃物管理十分规范。比如,对废弃物的管理是建立在废弃物分类的基础之上。根据详细的废弃物划分,德国制定具体的废物处置法律和规定,为废物管理提供指导。根据德国《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将废弃物划分为利用型废物和清除型废物。利用型废物指可再利用和再使用的废物,清除型废物指已无法再利用并被清除的废物。  4.废弃物清除

6、的标准化。废弃物清除是对无法再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处理。废物清除包含从收集到运输直至采用堆放或热处理方法清除的全部步骤。目前,德国参照以下标准来确定废物清除的界限:如果废物总量的至少50%能够成为再生材料或再生产品的话,该处理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再利用;在是否为再利用的判定上,除必须超过50%的界限外,还要看产品市场化后的收益是否能抵至少10%的处理成本;对再利用份额低于废物总量50%的情况,如果产品市场化后的收益能抵消对废物处理、清除及运输总成本的至少50%,那么也是对废物的利用。参照以上标准,废弃物是将被清除还是被再利用就十分清楚。  5.废弃物使用的市场化。在德国,废弃物清理市场由三个分市

7、场组成:废弃物处理和服务市场、利用服务市场和回避服务市场。从废弃物回收、利用、清除的全过程发现,德国废弃物利用实质还是市场机制起作用。  6.物质流管理的效益化。德国循环经济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即最初的混乱无序、垃圾的有序管理、循环经济以及目前倡导的物质流管理。2004年德国开始确立整体性物质流管理战略。目前德国物质流管理的成功案例主要在食品生产领域的资源流等通过区域物质流管理,垃圾流变成资源流,不仅避免了城镇垃圾外运到郊区处置的传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