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研究

中国工程机械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研究

ID:9656931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4

中国工程机械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研究_第1页
中国工程机械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研究_第2页
中国工程机械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研究_第3页
中国工程机械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研究_第4页
中国工程机械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工程机械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工程机械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研究中国工程机械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研究  一、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概况  工程机械,是指土方工程、石方工程、流动起重装卸工程、人货升降输送工程和各种建筑工程的综合机械化施工以及同上述工程相关的工业生产过程机械化作业所必需的机械设备。因为与全球经济状况、基础建设投资及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密切相关,所以工程机械被视为与人类生活共存的日不落产业。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工程机械面临外资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争夺,从产业发展方面围剿国企的行为时有发生,至2006年,在华的外商合资、独资企业已达169家。为

2、此,行业内重点骨干企业都开始注重自主创新,每年有80个左右新产品、新技术问世,其中每年有10个左右项目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2007年有3项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奖。主要生产企业每年投入的创新研发费用占到销售额的3%~5%,有少数企业达到5%~7%,基本具备了各类主机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为中国工程机械开拓国际市场起到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作用。目前工程机械行业已有22家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后使其中80%以上的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上市业绩。  二、产业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1.工程机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自从熊

3、彼特(J.A.Shumpeter)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最早提出创新一词以来,各国学者对技术创新开展了涉及技术创新的内涵、主体、源泉、动力、评价指标、效益等各个方面的研究。韦尔斯巴根(Verspangen,2000)[1]、科肯(Cohen,2002)[2]等分别研究了美日等发达国家制造业的研发溢出、专利和创新绩效,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张君祺、吴学松(2004)从战略、研发机构、科技人才观、企业文化建设和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阐述了三一与徐工的创新体系以及它们的创新能力;[3]沈江、王君(2007)从技术创新源作用力、作用

4、载体和技术创新作用效果三个方面构建了基于工程机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ECE理论模型以及技术创新作用效果评价体系;[4]黄宝中、唐婧鑫、黄岚(2009)从龙头企业培育、自主品牌、知识产权战略、健全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广西工程机械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性问题;[5]王玉等(2005)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装备制造业54个子行业的资源配置状态进行了实证分析;[6]吴坡(2008)从企业家精神、资源基础和制度创新等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的实现。[7]  2.工程机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综述

5、  傅家骥等(1998)以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及营销能力等6个指标作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8]彭中文,何新城(2009)从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和实现等三个方面对湖面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绩效和竞争力进行了研究;[9]黄鲁成(2006)提出将RD总支出、直接RD总人员、专利数和新产品销售占比等4个指标作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10]李廉水、周勇(2005)分析了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长三角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11]孙晴晴(2011)从主体要素、技术创新要求

6、、环境要素、管理和制度要素、创新集群绩效等五个方面研究了工程机械创新集群能力的综合评价。[12]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发现,有较多的学者关注装备制造或者工程机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其评价问题的研究。本文将着重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直接反映技术创新活动核心内容的方面选择相关指标,利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模型对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三、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与指标选择  1.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为全面系统分析某些社会经济问题,人们往往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估,即多个相关的指标元素构成一个指标体系,根据各指标重要性的高低给各指

7、标赋予不同的权数,通过加权计算,得出整个指标体系的数量化结果。这种方法是有其科学性的。但是,在应用这种方法时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指标的选择,要全面、有用、相对集中;二是权数的确定,往往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主成分分析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工具,这种方法是通过计算各个候选指标在各个样本之间的相对差距,以此作为指标选择的依据,将各个样本之间具有相对较大差距的那些指标抽取出来,作为构建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元素,而排除样本之间差距不大的那些指标加,从而构建一个综合评价函数:  F=A1F1+A2F2+AiFi++AmFm,(i=1,2,,m)

8、其中Ai是综合因子Fi的权数,它是根据Fi的贡献率确定的,即Fi的方差占全部总方差的比重确定的。这样,即排除了在指标选择和权数确定时的主观因素影响,又可消除指标间相互重叠的信息影响,使定量分析涉及的变量较少,得到的信息量较多,从而更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