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333-2014毛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pdf

DB33T333-2014毛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pdf

ID:96958

大小:726.36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06-21

DB33T333-2014毛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33T333-2014毛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33T333-2014毛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33T333-2014毛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33T333-2014毛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3T333-2014毛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20B05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333—2014代替DB33/T333.1-2006、DB33/T333.2-2006.毛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ofcultivationforbambooshootofPhyllostachysedulis(Carr.)A.etC.Riv2014-05-06发布2014-06-06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333—2014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33/T333.1-2006

2、《无公害竹笋第1部分:产地环境要求》、DB33/T333.2-2006《无公害竹笋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与DB33/T333.1-2006、DB33/T333.2-200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增加了春笋冬出覆盖技术、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等章节;——对原标准中的“第1部分产地环境要求”放入在造林地选择中,分别对气候、土壤、地形、交通与水源进行了分述;——原标准中的“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改成了“造林技术、幼林管护、材用林改建、成林抚育”四节,并对部分技术进行了更新;——原标准中的第1部分和第2部

3、分进行了合并;——对主要病虫害常用方法的表分为病害和虫害2张,并对防治方法进行了更新;——删除了原标准中的“第3部分安全质量要求”,增加了鲜笋质量分级附录。本标准的附录A和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何奇江、陈双林、陈丽华、杨清平、查琳、李迎春、郭子武本标准代替了DB33/T333.1-2006、DB33/T333.2-2006。DB33/T333.1-2006的历次版本

4、发布情况为:——DB33/T333.1-2001。DB33/T333.2-2006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3/T333.2-2001。IDB33/T333—2014毛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毛竹笋用林栽培技术相关的术语和定义、造林技术、幼林管护、材用林改建、成林抚育、春笋冬出覆盖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鲜笋质量等级和包装运输、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等。本标准适用于毛竹笋用林培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5、(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DB33/T917春笋冬出毛竹林高效培育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毛竹笋用林把竹笋作为主产品进行生产经营的毛竹林。3.2母竹用作移竹造林的种竹。3.3竹鞭连接竹株的地下茎,其节上具有根和可分化成笋或鞭的芽。3.4来鞭向立竹延伸而来、鞭芽朝向立竹的竹鞭,立竹由来鞭的节上长出。3.51DB33/T333—2014去鞭从长出立竹的竹鞭节上继续延伸生长、鞭芽背向立竹的竹鞭。3.6秆柄竹秆与竹鞭

6、连接部位,俗称“螺丝钉”。3.7竹林结构与竹林生长量关系密切的林分结构因子的数量组合。3.8立竹密度2单位面积上活立竹的株数,用“株/hm”表示。3.9年龄结构林分中不同年龄立竹的数量之比。3.10大小年毛竹林相邻年份的发笋成竹数量差异大的毛竹林,发笋成竹数多的年份称大年,而相邻年通常发笋成竹数明显少,称小年。3.11花年毛竹林各年的发笋成竹数量变化不大的毛竹林。4造林技术4.1造林地选择4.1.1产地环境4.1.1.1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规定二级标准要求。4.1.1.2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二级标准要

7、求。4.1.1.3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的规定。4.1.2气候年平均气温12℃~20℃,一月平均温度2℃~8℃。年降水量1000mm以上。2DB33/T333—20144.1.3土壤土层深度60cm以上,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pH值4.5~7.0。4.1.4地形海拔500m以下的山谷、山麓和山腰地带,坡度小于15°的阳坡或半阳坡,或地下水位在80cm以下的平地。4.1.5交通与水源交通方便,近水源。4.2整地4.2.1清理林地砍去造林地上的灌木、低值乔木,适量保留价值高、生长良好的乔木。4.2.2带状整地沿等

8、高线带状开垦造林地,带宽和带距为3m~4m,整地深度30cm,并清理林地,清除树蔸、大石块。造林后1年~2年轮流垦完未垦带。4.2.3块状整地按造林密度定点块状开垦,大小为2m×2m。整地深度30cm,清除树蔸、大石块。造林后1年~2年逐步拓展开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