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人口问题与和谐社会

浅述人口问题与和谐社会

ID:9702820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5

浅述人口问题与和谐社会_第1页
浅述人口问题与和谐社会_第2页
浅述人口问题与和谐社会_第3页
浅述人口问题与和谐社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述人口问题与和谐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述人口问题与和谐社会人口问题与和谐社会,能否有效地解决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败。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保持低生育水平,促进优生优育,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它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是我国一项长期的人口基本政策。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农村中相当一部分群众,在对国家利益和家庭利益的理性选择中,以国家和社会利益为重,克服家庭困难,响应国家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受现实生产、生活条

2、件的限制以及相应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家庭不但没能实现少生快富的目标,甚至成为新的弱势群体。尤其是一些计划生育家庭由于子女伤残及家庭种种其他因素的影响,陷入生活贫困,养老无着的状况,成为困难群体。在我国出生人口已进入低生育水平的情况下,在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今天,如何坚持实行生育政策的前提下,采取更加效的措施引导群众少生快富,稳定现在的低生育水平,这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人们提出的一个严峻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人口问题不仅关系到三农问题、教育发展问题,更与构建和谐社会息息相关。多么小的

3、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得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很小。这生动地说明了人口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群众个人家庭生活幸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其基本思路是一对城镇居民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子女,而一对农村居民夫妇则基本上可以生育两个子女。原因在于,城镇居民的养老由社会负担,而农村的则由家庭负担。因此,对于农民来说,尽管有了儿子不一定会得到很好的照料,但没有儿子几乎等价于没有人养老,因为女儿长大了一般要出嫁,远离父母。这也是我国历代王朝解决农民养老

4、的根本制度,也是所谓孝的一个主要内涵。表面上,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但实际上,它是维持家庭养老的制度安排,家庭养老再与男婚女嫁的观点相结合,儿子就成了家庭养老制度的核心。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里,后指儿子。儿子也成了农民对未来的一项主要投资(女儿应尽的义务相对小得多)。2000年的人口普查表明,第一胎、第二胎、第三胎新出生的婴儿中,男孩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也就不足为怪了。这种心里的发展,使得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的计划生育政策不能得以贯彻,也部分地加重了三农问题和教育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

5、的构建。流动人口问题研究的新视角,从流动人口政治参与的权利、能力和条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性建议。熊光清博士所著的《中国流动人口中的政治排斥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出版了,这本书是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我作为他的导师,对于该书的出版甚感高兴。该书从政治排斥的视角出发,对流动人口的政治处境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首先,对政治排斥的概念、含义和类型进行探讨,构建了一种政治排斥理论的分析框架;接着,对实地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论证了中国城市政治系统确

6、实存在对流动人口政治排斥问题的观点;然后,从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和群体自身因素等几个层面分析了流动人口中政治排斥问题产生的深刻原因,并从政治风险的角度揭示了流动人口中政治排斥问题的负面影响;最后,从流动人口政治参与的权利、能力和条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性建议。我认为,该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贡献:第一,拓展了流动人口问题研究的政治视角。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急剧增加,他们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其生存状况和社会处境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明显改善,特别是其政治处境基本没

7、有改善,规模巨大的流动人口的政治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处于政治生活的边缘,其基本的政治权利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该书对流动人口政治排斥问题第一次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对不少前沿的理论问题和现实对策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从政治学角度研究流动人口问题的缺失,就此而言,该书具有较高的创新性。第二,引入并完善了一个分析社会弱势群体政治处境的新概念政治排斥。通过对社会排斥理论兴起和发展的回顾,构建了一种政治排斥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分析框架来研究流动人口的政治处境,从而对新的条件和环

8、境下产生的新的问题做出了深刻的阐释,并在分析范式和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同时,政治排斥这一概念很大程度上是从社会排斥这一概念移植过来的,运用政治排斥理论分析问题,也可以借鉴西方学术界已经较为成熟的社会排斥理论的成果和西方国家在消除社会排斥方面的实践经验,提供有效化解这一问题的政策措施的新视角。正是运用这种分析框架,对中国流动人口的政治问题的研究更富有解释力和说服力,从而也增强了该书的理论价值,并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