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位德国革命者的中国长征

浅谈一位德国革命者的中国长征

ID:9707326

大小:63.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5-05

浅谈一位德国革命者的中国长征_第1页
浅谈一位德国革命者的中国长征_第2页
浅谈一位德国革命者的中国长征_第3页
浅谈一位德国革命者的中国长征_第4页
浅谈一位德国革命者的中国长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一位德国革命者的中国长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一位德国革命者的中国长征  奥托布劳恩(19001974),一位德国职业革命家,曾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供职于苏军参谋部。1932年春,苏军参谋部为营救在上海被捕的牛兰夫妇,派他携巨款秘密来到上海。在上海期间,他常和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总负责人博古(秦邦宪)相聚他们在苏联就已经熟识。次年1月,由于白色恐怖日趋严重,临时中央政治局由上海迁至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9月,他也来到瑞金。可问题是,他的委派单位是苏军参谋部,不是共产国际。他要求完成自己身份的转换,共产国际来电答复:奥托布劳恩作为没有指示权力的顾

2、问,受支配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党的会议上,博古隆重推出这位我们盼望已久的共产国际派驻我党中央的军事顾问,并将他改名为李德,意为一个姓李的德国人。他就这样从不谙军事的博古手中接过指挥权,后红军和苏区因他而遭受惨重的损失,不得不撤出苏区,实行战略转移。就一定意义上说,长征因他而发,而他也是走完长征全程的惟一的外国人。  一  1934年4月,陈诚率3个纵队12  浅谈一位德国革命者的中国长征  奥托布劳恩(19001974),一位德国职业革命家,曾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供职于苏军参谋部。1932年春

3、,苏军参谋部为营救在上海被捕的牛兰夫妇,派他携巨款秘密来到上海。在上海期间,他常和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总负责人博古(秦邦宪)相聚他们在苏联就已经熟识。次年1月,由于白色恐怖日趋严重,临时中央政治局由上海迁至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9月,他也来到瑞金。可问题是,他的委派单位是苏军参谋部,不是共产国际。他要求完成自己身份的转换,共产国际来电答复:奥托布劳恩作为没有指示权力的顾问,受支配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党的会议上,博古隆重推出这位我们盼望已久的共产国际派驻我党中央的军事顾问,并将他改名为李德,意为一个姓李的

4、德国人。他就这样从不谙军事的博古手中接过指挥权,后红军和苏区因他而遭受惨重的损失,不得不撤出苏区,实行战略转移。就一定意义上说,长征因他而发,而他也是走完长征全程的惟一的外国人。  一  1934年4月,陈诚率3个纵队12个师,沿盱江两岸直逼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他们每向广昌推进一步就构筑碉堡战壕,形成严实的堡垒包围。在死守广昌和寸土必争的口号下,李德亲临前线指挥督导红军以堡垒对堡垒。敌强我弱的态势下,红军步步后退,最后不得不放弃广昌。到9月下旬,中央苏区也就仅限瑞金、会昌、于都、兴国、宁都、石城、宁化、长

5、汀等狭小区域。李德一直不屑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游击战术,热衷于进攻进攻的短促出击。第五次反围剿以来,苏区版图越缩越小,他也不得不考虑采用毛泽东的游击战术,研究如何一走了之。他说:突围的准备工作从1934年5月开始,此后一直是按计划进行的。5月底6月初,这个计划在军事委员会讨论通过并形成决议。这个突围计划,通过共产国际驻上海代表团,频繁地与共产国际总部联系和请示,共产国际执委会也曾给予答复和指示。9月,由于国民党破获中共上海局,中央苏区通过上海局与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络中断。自此到1936年,中共再也无法向

6、共产国际请示汇报,共产国际也无法给中共发号施令。李德失去了尚方宝剑,感到十分迷茫。同时,他也意识到,再也不能以国际的紧箍咒吓唬党内的不同意见了。国民党大军已推进到中央苏区的腹地,兴国、宁都、石城相继失守。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分别自瑞金、雩都出发,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准备行进至湖南西部,同红二、六军团会合,以在华南的湘黔两省交界地区创建一大片新的苏维埃根据地。长长的队伍在火把的映照下,迤逦在窄窄的田埂小道上,每个人的心情都像铅一般沉重,惟有李德不承认这是失败后的战略大转移。在他看来,这只是长期周密准备的

7、军事行动。晚年,他在《中国纪事》中还狡辩说:所有参加长征的人,身边都带了可以用两个星期的给养,主要是大米和食盐。给养用完以后,就只能和必须通过购买和没收来开辟地方上的粮食了。这些精确的数字说明,这次行动决不是什么移民,或者像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下的中国》一书中所写的那样整个国家的迁移,也不像毛泽东后来所说的那样,是一种惊慌失措的逃跑。这次行动,是一次经过长期周密准备的军事行动。诚然,它在漫长的过程中带有一种退却的性质,这是原先没有想到的。在红军悄然撤离苏区一个月后,蒋介石才断定红军是流徙窜逃,并部署调动

8、各路大军聚而歼之,不使漏X。安排重兵在赣南、湘粤边、湘东南和湘桂边构筑四道封锁线。红军利用国民党各派系矛盾做统战工作,因此较为顺利地通过了前三道封锁线。  蒋介石很快就判断出红军将同红二、六军团会合,于是调集几十万大军,分三路前堵后追,企图消灭红军于湘江之侧。面对敌人重兵,李德和博古一筹莫展,仍循着以往的战术,以硬碰硬,战斗的激烈残酷实属罕见。时任红一军团四团政委的杨成武回忆:几乎每一个消息,都要求我们坚持战斗,将敌人拖住。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