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政平衡原则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安排

浅析财政平衡原则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安排

ID:9738722

大小:5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7

浅析财政平衡原则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安排_第1页
浅析财政平衡原则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安排_第2页
浅析财政平衡原则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安排_第3页
浅析财政平衡原则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安排_第4页
浅析财政平衡原则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安排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财政平衡原则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安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财政平衡”原则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安排  一、奥尔森的“财政平衡”原则  与私人品区别,公共品一般具有相对广泛的受益边界。根据受益边界的不同,人们又把公共品划分为地方公共品、全国公共品和跨国公共品等。当一个地区公共品产生的收益超越了提供它的地区边界而同时又没有获得来自其它受益地区的补偿时,我们称这一公共品存在着“溢出效应”(SpilloverEffect)。例如,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政策将改善邻近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又如,地方政府在教育领域的公共投入会通过地区间要素流动而产生溢出效应。这些溢出效应的

2、存在暗示着公共品的政治边界与经济边界发生了分离。在这里,政治边界是指作出供给决策的行政辖区,而经济边界则包括所有从公共品中受益的个体。奥尔森(Olson,1969)认为,当公共品的这两个边界相一致时“财政平衡”(FiscalEquivalence)即产生。科尔内斯和桑德尔(esSandier,1996)则从奥尔森的财政平衡概念出发,论证了公共品供给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  浅析“财政平衡”原则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安排  一、奥尔森的“财政平衡”原则  与私人品区别,公共品一般具有相对广泛的受益边界。根据

3、受益边界的不同,人们又把公共品划分为地方公共品、全国公共品和跨国公共品等。当一个地区公共品产生的收益超越了提供它的地区边界而同时又没有获得来自其它受益地区的补偿时,我们称这一公共品存在着“溢出效应”(SpilloverEffect)。例如,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政策将改善邻近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又如,地方政府在教育领域的公共投入会通过地区间要素流动而产生溢出效应。这些溢出效应的存在暗示着公共品的政治边界与经济边界发生了分离。在这里,政治边界是指作出供给决策的行政辖区,而经济边界则包括所有从公共品中受益的个体。

4、奥尔森(Olson,1969)认为,当公共品的这两个边界相一致时“财政平衡”(FiscalEquivalence)即产生。科尔内斯和桑德尔(esSandier,1996)则从奥尔森的财政平衡概念出发,论证了公共品供给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  奥尔森认为,一个公共品与提供它的政治边界之间存在着以下三种可能的逻辑联系:(1)公共品的受益范围超越了提供它的政治边界;(2)公共品仅仅满足了提供它的政治辖区中部分居民的需求;(3)公共品的受益边界等同于提供它的政治边界。第一种情况实际上意味着一个地区的公共品供给决策

5、对其它地区产生了溢出效应,即外部性。一些学者认为,溢出的存在将导致地方政府提供一个小于社会最优的公共品数量。假定地方政府以最大化辖区内居民福利为目标,那么它会将公共品的供给水平定位于其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这样一个点上,从而忽视了对辖区外居民产生的外部效应。威斯布罗德(Weisbrod,1964)分析了溢出与溢进(Spillins)同时存在的情况。他认为,当一个地区提供公共品产生溢出时,即使存在等量的溢进,也不会改变公共品供给不足这一事实。因为来自其它地区的溢出在这里可以被看作为对本地区的一种净收益,对于公共

6、品边际决策很可能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从整个社会来看,溢出所导致的公共品供给不足并不对应着溢进会产生公共品供给过多。第二种情况即公共品的受益范围仅仅是辖区人口的一个子集。奥尔森称之为“内部性”,它与前面所提及的外部性具有相似的效应。假定公共品的供给是根据林达尔自愿交换原则进行的,那么这里将不可能会出现这种内部性。然而,当地方公共品决策通过多数投票规则产生时,这种情况将必定存在。由于公共品的收益集中于一部分居民而成本则由所有纳税人进行分担,因此那些没有受益的纳税人实际上承受了来自公共决策的外部性,从而有激励阻止

7、这一公共品的供给。第三种情况是指公共品的经济边界与政治边界相一致,这意味着地区之间完全不存在收益或成本的溢出效应。地方政府以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方式来决定公共品的供给数量,既是地区的最优量也是社会意义上的最优量。  二、“财政平衡”的逻辑与地方公共品的最优供给  (一)地理上财政平衡的非现实性  奥尔森的财政平衡概念意味着对于具有唯一受益边界的公共品原则上都应存在一个与之匹配的政府层级。在这一意义上所构建的政府体制既避免了地区间的外部性,也消除了地区内的内部性,从而使得资源配置更可能达到社会最优。这一逻辑很

8、大程度上解释了现实中所存在政府层级的多样性。也就是说,完全的集权体制和完全的分权体制都是无效的。各个层级政府的存在有其自身的理论依据。当公共品的受益范围在地方时,地方政府提供是有效的当受益范围在全国时,中央政府提供则是有效的。然而,在现实中仅仅依据公共品的经济边界并不能够严格地推出其政治边界。一般来讲,公共品的供给具有灵活性,它必然随着居民偏好的变化而变化。而政府的规模和层级一旦被设定就很难改变。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