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代社会因素对明代汉语语音规范的影响

试论明代社会因素对明代汉语语音规范的影响

ID:9745865

大小:5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7

试论明代社会因素对明代汉语语音规范的影响_第1页
试论明代社会因素对明代汉语语音规范的影响_第2页
试论明代社会因素对明代汉语语音规范的影响_第3页
试论明代社会因素对明代汉语语音规范的影响_第4页
试论明代社会因素对明代汉语语音规范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明代社会因素对明代汉语语音规范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明代社会因素对明代汉语语音规范的影响试论明代社会因素对明代汉语语音规范的影响.摘要:语言的规范随着语言的产生而产生,语音规范是语言规范的重点。一个时代的语言规范是与当时的社会相适应的,因此,本文拟从政治、思想、外交等方面探讨明代社会因素对明代汉语语音规范的影响,以期窥探明代汉语音规范的特点。关键词:明代社会因素汉语语音规范影响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组成和维系社会的重要纽带。语言的规范也随着语言的产生而产生,人类进入文明阶段后,对于语言规范的要求更加迫切。语音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是

2、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差异首先表现在语音上,语音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对于人与人之间的顺利交流起到关键作用,语音规范是语言规范的重点。尽管在我国古代没有规范的字眼,但是却有着强烈的规范意识和需求,历史上的历次语文变革都说明了语言文字规范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然而,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一个时代的语言规范是与当时的社会相适应的,因此,本文将从当时国家政策以及社会的状况,从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去探讨明代社会因素对于明代汉语语音规范的影响,以期窥探明代汉语音规范的特点。一、统治者实施积极的文教政策,有利

3、于语音规范的制定和推行语言的规范和统一是巩固中央政权的重要条件。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认识到了这一点,建国之初,朱元璋便采取有力措施,干预语言的规范化工作,制定语言规范标准,并用行政力量予以推行,捍卫了汉语的国语地位,对于汉语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公元1280年,蒙古族入主中原,并建立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统一政权元王朝,他们以蒙古语为国语,并用蒙古语大量翻译汉语典籍,汉语和蒙古语相接触,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蒙古语的影响。为了摆脱蒙古语对汉语的影响,恢复汉语的正统地位,明朝建国伊始,朱元璋就下令禁止臣民

4、使用蒙古语,还命朝臣编撰韵书,制定汉语语音规范,即确定汉语共同语的标准音,并将这一标准音向全国推广,以维护国家语言的统一和规范。洪武八年(1375年),乐韶凤等人奉诏参考中原雅音正之,编成了《洪武正韵》一书。《洪武正韵》确定了当时汉语语音规范的标准,是当时最具权威的官修韵书,它成为了全国各地识字读书、作诗用韵必须遵守的语音规范。语音规范标准即已确定,如何推行,而使其得以巩固和普及?这主要是靠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朱元璋虽出身释门,略知文墨,但是鉴于前朝的经验教训和亲身经历,非常重视学校教育,深刻认识到学

5、校教育对于培养人才、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并从中央到地方逐级设立学校,明朝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匹敌的。因此,学校成了推广共同语标准音的重要阵地,在正音教学上,所有的学校都以《洪武正韵》为标准教材,以其所指定的标准来教学,嘉靖八年,题准铸印局官儒今后应造印记关防专以《洪武正韵》为主,《正韵》不载方取许氏《说文》,二书无从查考者,方将先儒著述六书等书参考。[1]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对于语音规范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语音规范推广的另一个渠道就是科举考试。洪武三年(1370

6、年),明朝开科取士,科举取士是明朝最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士人们都以科举登进为荣,很多士子通过科举考试取了功名利禄,明朝政府也从科举中网罗了许多人才,为巩固明王朝政权打下了人才基础。明朝的科举制度对唐宋以来的科举制度有所发展和改革,在明初科举考试科目设置上,初场试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论一道;三场,策一道。中式后十日复以骑、射、书、算、律五事试之[2],其中,复试时的书一事,主要考察的是士人的文字书写以及作文用韵,要求士人要通六书之义,手书正楷,时文取字用韵,以《洪武正韵》为准。因此,所制定的

7、语音规范也因科举取士而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明朝统治者实行积极的文教政策,由国家制定语音规范的标准,以中原雅音为汉语标准音,编撰官修韵书《洪武正韵》,并以行政力量,通过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在社会广为推行语音规范标准,明代汉语共同语的语音规范标准逐渐得以通行开来,在一定程度上语言也达到了规范和统一。明初,统治者非常重视礼制的制定与儒学思想的统治地位,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确立了其官学的地位。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一宗朱子之书,令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东林列传.高攀龙传》

8、)科举考试也是以程朱理学为依据,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明史.选举志二》)。到了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成祖下令修撰《五经大全》、《四书大全》等,颁行天下,不让任何人非议,并将它们钦定为士子必读之书和科举考试的内容。从此,古人注疏废弃不用,崇尚时文,重文辞而轻实事,六艺不学,仅务八股,八股取士逐渐成为定式,从有明一代直至清末相沿近几百年不变。八股文内容空洞,形式僵化,将士人导向了不学无术的歧路,对人们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