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肾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ID:9746714

大小:6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5-07

肾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_第1页
肾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_第2页
肾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_第3页
肾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_第4页
肾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肾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肾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克隆无能的耐受诱导机制和方法  T细胞对抗原的无反应状态或失活但不伴有细胞死亡被称为克隆无能(clonalanergy)。T细胞的激活必须接受专职APC提供的双重信号,即TCR对自身MHC多肽复合物的识别所提供的第一信号。以及由APC和T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结合提供的第二信号,即协同刺激信号。另外,促进活化T细胞增殖的第三类信号(T细胞生长因子,TCGFs)对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见的细胞免疫启动第三信号是:IL2、IL4、IL7、IL9、IL15、IL21等,其中IL2在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起着至关

2、重要的作用[2]。T细胞受到共刺激信号作用后可引起IL2分泌和抗凋亡蛋白Bcl家族的表达,并在IL2作用下继续增殖和分化为效应细胞,而共刺激信号缺乏或不足,受体T细胞就不能继续分化而处于无反应状态,呈克隆无能状态,多数无能细胞易发生调亡而被清除[3],故通过阻断第二信号可诱导免疫耐受。目前研究发现,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有B7/CD28、CD40/CD40L等[4]。OplezG等[5]对大量的肾移植病例研究后发现,移植前输血的病人,其移植物存活率高。而BayleF等[6]报道,在器官移植前行供者特异性全血输注的患者中,若供受体间HLADR抗原相符

3、,移植肾5年的存活率为80%,大大高于未输血组的45%,且术后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明显减少。其机制可能为:血液中的许多成分都表达MHC分子,但缺乏B7等共刺激分子,使受体的反应性T细胞在抗原的识别过程中只有由TCR同MHC相互作用组成的第一信号,并无由同一APC递呈的共刺激第二信号,而产生反应性T细胞无能。CTLA4Ig是第一个显示能够延长同种异体和异种移植物存活的共刺激作用封闭分子,CTLA4Ig的作用是CTLA4Ig与CD28竞争性地结合B7分子,阻断了B7:CD28/CTLA4共刺激通路,因而抑制了T细胞活性,使机体对特定抗原无反应,诱导了

4、抗原特异性的免疫耐受[7]。在同种异体移植时,Thl细胞通过促进移植物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迟发型超敏反应T细胞启动排斥反应,而Th2产生的细胞因子则可抑制Thl活性,从而促使免疫耐受的形成[8]。Kita等[9]在实验中发现CTLA4Ig的持续存在,引起Thl细胞因子表达下降,Th2细胞因子表达增加,受体淋巴细胞对供体抗原的反应明显减弱,从而产生免疫耐受。丁国善等[10]研究表明CTLA4Ig可显著抑制淋巴细胞对EL4细胞的杀伤活性,从而抑制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细胞,这可能与CTLA4Ig促进未成熟DC体内诱导T细胞耐受作用以及影响T细

5、胞的分化有关,且B7/CTLA4Ig的结合会对活化的T细胞产生强有力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T细胞毒活性。Parker等[10]报道,应用抗CD40L单克隆抗体可预防对移植物的急性排斥反应,并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期。另有研究表明,抗CD80(B71)或抗CD86(B72)和抗CD40单抗联合应用,可使移植物获得长期存活[12]。Kirk等[13]研究发现CD154(也称CD40L)阻断剂可使很多移植物得以长期生存,当药物撤除后仍持续数月到几年。说明共刺激途径在同种异体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免疫调节的耐受诱导机制和方法  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反

6、应性可被外周循环中的其他细胞抑制或改变,诱导对抗原特异性的无应答反应,从而产生免疫耐受。人体内具有对同种异体抗原刺激免疫反应的调控能力的细胞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DC)和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细胞、Trl细胞和NKT细胞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是CD4+CD25+TREG细胞和DC。CD4+D25+T细胞是调节性T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免疫无能性和免疫抑制性两大功能特性,主要在胸腺和外周血中天然产生,占人类的CD4+T细胞的比例是5%~15%。张峰等[14]研究发现自发耐受组大鼠移植肝内CD4+CD25+Tr细胞含量显著高于急性排斥组,

7、认为CD4+CD25+Tr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诱导大鼠肝脏移植自发免疫耐受的机制之一。Ermann等[15]通过研究,认为CD4+CD25+Tr细胞可通过控制Thl、Th2型辅助性T细胞应答,从而影响同种异体移植物受者的免疫状态。目前认为,IL2维持着胸腺及外周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活性,而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主要通过IL2调控免疫耐受[16,17,18]。目前有的学者通过研究认为,CD4+CD25+Tr细胞对效应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细胞与细胞接触机制来实现的,它能抑制与之具有相同APC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进而

8、诱导其他T细胞对特异性抗原的耐受[19,20]。运用CD4+CD25+Tr细胞来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已成为移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