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17《山谷中的谜底》枣师附小

六下17《山谷中的谜底》枣师附小

ID:974945

大小:6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0-23

六下17《山谷中的谜底》枣师附小_第1页
六下17《山谷中的谜底》枣师附小_第2页
六下17《山谷中的谜底》枣师附小_第3页
六下17《山谷中的谜底》枣师附小_第4页
六下17《山谷中的谜底》枣师附小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下17《山谷中的谜底》枣师附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17.山谷中的谜底一、教学目标:1.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新词“抗争、反弹、完好无损”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熟读课文,按照“谜面、谜底、启示”理清文章条理。认识开头概述奇异的现象,结尾感悟升华,揭示道理的写作方法。3.精读雪松的表现,圈出关键词,通过看图、想象,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学习四个“反复”,体会雪松以退为进的斗争技巧。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选用古今名言,古今中外的事例证明“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正确。积累由雪松的特点联想到的成语和名言。二、教学重点与难

2、点:重点精读课文第3小节,通过品读了解雪松能在逆境在生存的原因,体会雪松以退为进的斗争技巧。难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初步领悟“弯曲”的人生哲学。三、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查看预习单、感情读课文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通过对比结构、巩固练习落实字词教学;通过抓“谜、谜底、启示”,小组内交流,汇报,帮扶学生理清文脉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默读、圈画、批注,生生交流、师生对话,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教师激励评价,推进学生对语言的领悟。3.选用古今名言,古今中外的事例证明“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3、的正确。积累由雪松的特点联想到的成语和名言。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揭示新课、质疑课题1.大自然除了供人们欣赏之外,还会通过自身的某种现象给人以启迪,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悟、去领会——《山谷中的谜底》(齐读课题)。2.扣题质疑:山谷中有什么谜?它的谜底是什么?3.下面我们就跟随文中的两位旅行者前往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的山谷中一探究竟。(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魁贞篷丫1.默写生字:引导学生从正确、规范、美观三个层面对默写情况进行

4、评价。重点指导学生注意本课生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笔顺。注意“蓬”是上下结构,上面的“竹头”略微分开些,要覆盖住下面的“逢”,整个字横画较多,注意写紧凑。2.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推进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指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初知课文的大意。(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这山谷中有什么谜?它的谜底也就是事实真相又是什么?它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1.声轻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      3.理清文章层次。 (1)文章的哪一部分是谜面,哪一部分是谜语底? (第1—2自然段为第一段,谜面;第3---6自然段为

5、第二段,谜底)  (2)说说各段的段落大意。(第一段:魁北克的一个山谷里有一个奇异景观,西坡长满多种树,东坡只有雪松。第二段:两位旅行者揭开谜底并且从中得到启示)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精读感悟,探“谜面”1.自由读1-2自然段,你能发现这个谜吗?用横线把它划出来。2.交流:这条山谷有一个什么“谜”?(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物。东坡:只有雪松)3.出示: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4.你发现了这条山谷的特别之处了吗?(指名回答)5.小结:这个唯一能引人注意的现象就是第2自然段中所说的——“奇

6、异的景观”,也就是课题中的哪个字?(“谜”)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二)部分理解,揭“谜底”1.自由地读读第三自然段,读完后标画出描写谜底的有关语句。2.出示谜底:“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3.许多同学找到了这个谜底,这是文章直接告诉我们的。不过,真正的谜底还藏在这段话中。默读这段话,找找造成这种奇异景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交流:(A、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B、雪松这个本领。)5.雪松到

7、底具备什么样的本领呢?6.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1)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雪松与雪抗争的情景,把最能体现雪松独特本领的两个词画出来。(板书:弯曲、反弹)(2)这“一定程度”指什么?(当雪积到厚厚的,沉甸甸的,雪松将顶不住,实在承受不了的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