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视界下的“中国审美学派”

实践论视界下的“中国审美学派”

ID:9751821

大小:6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7

实践论视界下的“中国审美学派”_第1页
实践论视界下的“中国审美学派”_第2页
实践论视界下的“中国审美学派”_第3页
实践论视界下的“中国审美学派”_第4页
实践论视界下的“中国审美学派”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践论视界下的“中国审美学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践论视界下的“中国审美学派”实践论视界下的中国审美学派 摘要:1990年代以降,中国审美学派抓住有重大意义的时代问题,提出了新理性精神文论、文化诗学和审美超越论,弘扬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现代美学传统,有着鲜明的实践品格;在指导当今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提升民族人格修养与道德境界、有效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等方面,中国审美学派及其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审美学派;新理性精神文论;文化诗学;审美超越论;实践品格  中图分类号:106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他们的作品也有着了不起的革命辩证法。以青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异化的批判作为理论上的

2、支持,提出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和文体营造三者之间保持张力和平衡,应该是文学的精神价值的理想;其中,历史一人文双重精神价值取向的本质是:它既要历史的深度,肯定历史发展(包括科技进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且对人类的生存是有益的,物质的发展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发扬人文精神的基础与依托;它同时又要人文深度,肯定人性、人情和人道以及人的感性、灵性、诗性对人的生存的极端重要性。不是在这两个深度中进行非此即彼或非彼即此的选择。它假设历史与人文为对立的两极,并充分肯定这两极紧张关系对文学的诗意表达的重要性和精神价值追求的重要性,口童庆炳的历史一人文张力

3、说,成功地整合了原本互相对立、非此即彼的两种创作模式,在对立统一的相互抗争和彼此征服中达到了一个更高的质的规定,为作家创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新时期以来,经过无数学者的辛勤耕耘,中国的文学理论研究已然建立起一个文学理念和学术传统,那就是对于文学审美特性的修复、开掘与呵护。童庆炳说:我们大可不必走西方那种以一种方法取代另一种方法的路子。文学理论的建设应该是累积性的。口因此,他不满意文化研究的反诗意,不满意中国的文化研究一味照搬西方文化研究的问题,缺乏中国自身的问题意识,不满意当下的文学研究只把文学作品当作例证以说明某个社会学问题,而

4、置文学作品本身的精粗优劣于不顾,于是提出了文化诗学这一文学批评方法论,力图对于文学理论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作出一种综合,实现超越。文化诗学的理论构想,是童庆炳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走向的清醒判断和理性选择。作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回应,童庆炳文化诗学的重要旨趣之一,在于它是一种诗学,是审美的文学理论,它主张诗情画意;它的对象必须是文学艺术作品,不是那种流行的带有消费主义倾向的大众文化产品,不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审美不是小事情,它实际上是一个关系到人的建设的大问题。在诗情画意的背后,是对人性的完整性的渴望和对人的深层意义的追问。在童庆炳看来,

5、审美是文学的家园,也是人类最后的家园。因此,文学批评的第一要务是确定对象美学上的优点,如果对象经不住美学的检验的话,就值不得进行历史文化的批评了。让文化诗学具有一种审美性品格,是一次合情合理的选择;守住这条底线,既意味着对人类家园的守望,也意味着从事文化诗学研究的学人能够不断地获得一种激情与冲动,在清醒冷峻中拥有一种诗意的目光。这样,在文学理论获得了自身的立足点之后,文学理论的研究主体也能够获得自身的立足点。童庆炳的文化诗学有别于游离于大众审美文化与社会政治话语之间的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culturalpoeticsofNedash;c

6、ism),这种差异不仅来自语言的表述和研究的对象,而且来自审美的观念与理论的追求。童庆炳的文化诗学是深深植根于中国自身的社会现实问题与文化历史语境中,由中国学人自己创构的一种文学批评范式,有学者将它命名为新审美主义的文化诗学(culturalpoeticsofNe),可谓一语中的。文化诗学的基本诉求之一,是对文学艺术的现实的反思,它关怀文学的现实的存在状况,紧扣经济的市场化、产业化以及全球化折射在文学艺术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深刻的揭示,文化诗学的现实性品格是它的生命力所在。文化诗学应该、也必须对现实社会文化问题进行正面研究;为此,提出了

7、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八大问题,即古今问题、中西问题、中西部问题、性别问题、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问题、商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问题、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法与权问题。他认为,当代的文学艺术应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追求,在历史理性和人文精神之间保持一种张力;我们要从优秀的作品里面发掘出深度的人文精神和历史理性,以此来回应这些现实问题,提升人们的精神:人文主义、历史理性都应该成为艺术的批评标准,不能再用过去的那种僵硬的政治律条作为批评标准。我们提倡人文主义和历史理性作为批评的尺度都要兼备,这种批评作品的尺度就是深度的文化精神。文化诗学的研究借用文化研究的思路

8、与方法,极大地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  王元骧的文艺理论思想也是不断发展的。他从早期的倡导审美情感是文艺的基本特性,到后来重视审美反映的艺术形式的传达作用,再到将实践性作为一种艺术功能提高到艺术本质的高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