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法调整对象主流学说的重新审视的论文

我国民法调整对象主流学说的重新审视的论文

ID:9756096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7

我国民法调整对象主流学说的重新审视的论文_第1页
我国民法调整对象主流学说的重新审视的论文_第2页
我国民法调整对象主流学说的重新审视的论文_第3页
我国民法调整对象主流学说的重新审视的论文_第4页
我国民法调整对象主流学说的重新审视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民法调整对象主流学说的重新审视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民法调整对象主流学说的重新审视的论文我国民法调整对象主流学说的重新审视  借由《民法通则》对民法调整对象的规定,厘清了民法与经济法的范围,由此,学者总结出了研究和探讨民法调整对象问题在我国民法学中的重大意义。研究民法调整的对象关系到法律部门的科学划分和民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关系到民事立法工作的科学性和司法工作的正确性,关系到民法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进展水平,并且也涉及到民法的具体性质、内容、任务和作用等方面[1]。  在对民法调整对象诸种学说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商品关系说和平等说对《民法通则》制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一、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主流学说以商品关系说和平等说为核心  (一)商品关系说  商品关系说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是中国人民大学已故的佟柔教授。商品关系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伊始,于1980年代初形成的一种民法调整对象理论。佟柔先生以民法调整对象这一关键问题为主线,阐述了民法在公有制社会的作用,为民法争得立足之地扫除了障碍。商品关系说认为,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关系,或者说,我国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核心部分或主导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关系。.[2]  商品关系说提出的主要理论依据和主张是:(1)民法的产生和发展,

3、是与一定社会的商品关系紧密联系的,罗马法、法国民法和苏维埃民法在历史上分别是调整简单商品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关系的法律。民法的本质特征、主导作用是为一定社会的商品关系服务的,凡存在商品关系的社会,都需要制定调整该社会商品关系的民法。(2)民法在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在立法体制上发生了由诸法合一逐渐向诸法分离的过程。《法国民法典》消除了罗马法中存在的民事与刑事不分、实体法与程序法不分的现象;《1922年苏俄民法典》按照列宁的教导,抛弃了把法律划分为公法和私法的资产阶级观点,根据分别调整

4、不同类型社会关系的原则,进一步把社会劳动关系、土地关系、婚姻家庭关系排除出民法的调整范围,为它们分别建立了新的法律部门。民法经过历史熔炉的多次净化,使其原来湮没在庞杂规范之中的体现商品经济关系要求的三大权利独立人格权、财产自主权、合同自由权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出来。商品关系说认为民法的逐步净化是人类法制史的进步,因此主张进一步把继承关系排除出民法的调整范围,围绕商品关系的法律调整,为民法建立了由民事主体制度、所有权制度  在此需要注意,此处仅指出了所有权,而不是物权。该建议指出:所有权是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它在我国社会主义法

5、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有权在私有制国家表现为私有权,是它们的民法私法的基本内容。在我国,保护所有权、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是我国法律体系(首先是宪法,此外也是一切部门法)的任务。我国民法则侧重于商品关系的角度。因为所有权(包括财产管理权)既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前提,也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目的和结果。民法在所有权制度中规定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的取得的合法方式,对其财产的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能,以及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通过返还占有、排除妨碍、恢复原状、赔偿损害等民法手段予以保护。这些保护方法之所以是民法的,在于它们

6、都不超出等价有偿的商品关系的原则。只提所有权的原因在于否认所有权人对财产的收益权能。、债和合同制度三大制度构成的新体系。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家福先生  王家福先生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经济法研究室主任。在向中央提交的《从速制定并颁行民法典》的建议稿中,表达了民法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民法(包括商法)是商品经济的上层建筑,是组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法。民法并不是私人关系法或公民权利法。民法统一调整商品经济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其中主要是商品所有关系和商品交换关系。  参见:梁慧星难忘的1979-1986为祝

7、贺导师王家福先生八十大寿而作[g]//孙宪忠王家福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六十年暨八十寿诞庆贺文集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总之,商品关系说的倡导者佟柔先生通过对传统私法体系的批判性思考,进一步确立了民法调整对象为商品交换关系的一元化的学说。佟柔先生指出:商品交换关系和其他法律关系的性质不同,不能按照一种立法原则和立法手段来处理;传统私法把婚姻关系、劳动关系、商品交换关系、继承关系混为一谈,违背了法律部门划分是依据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的原则。  (二)平等说  通过描述民法调整机制特征的方式解决民法独立性的平等说,

8、作为一个富有智慧的选择,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进步性。在我国《民法通则》制定前主张和倡导平等说者,有王家福先生和杨振山先生等。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本民法教材曾将民法定义为调整一定范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非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3]  ,即采纳的是一定范围关系说。但是在分析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时,也肯定了它的两个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