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与思考

彬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与思考

ID:9788115

大小: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9

彬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与思考_第1页
彬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与思考_第2页
彬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与思考_第3页
彬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与思考_第4页
彬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彬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彬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彬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东连旬邑、淳化,南依永寿、麟游,西临长武、灵台,北接甘肃正宁,为连接秦陇咽喉要道。全县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辖8乡8镇、247个行政村。总人口3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8万人,耕地60万亩。县域平均海拔1108米,盛产苹果、梨、柿子、枣、核桃等名优水果。2006年3月依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彬县成立了彬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近年来彬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

2、民素质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严格按照“规划先行、产业奠基、典型带动、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加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增加农民收入,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主导产业,扎实推进示范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培育新型农民,不断增进农民收入。    近年来,彬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通过积极探索、论证和挖掘,使全县新农村从无到有,从重点村建设到全县遍地开花,构建着“文明、富

3、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今,全县上下一门心思,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二十字”方针为指导,以全面改善民生为目标,按照抓点、连线、扩面的思路,遵循巩固、提高、发展的原则,以新村庄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辉煌成绩,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二、主要做法    1、资金筹集多样化。2006年新农村建设以来,全县新农村建设共完成投资4.25亿元,群众自筹3.25亿元,项目捆绑7670万元,部门包扶959.5万元,县财政扶持

4、资金1320万元,其中:2006年投资1.25亿元,群众自筹1.08亿元,项目捆绑1270万元,部门包扶130万元,县财政扶持资金300万元,建成村民新居2269户1.35万间27万平方米;2007年完成投资3亿元,群众自筹2.17亿元,项目捆绑6400万元,部门包扶829.5万元,财政扶持1020万元。    2、创建模式特色化。彬县在新农村建设上找新路,创特色,从模式和风格上大胆创新,试点示范,分类指导,相继探索出了符合县情的五种新农村建设模式。    一是联合集约模式。即:对整体条件较好,个别组户居住偏僻,

5、生活条件艰苦的,按照“集中、集约”的原则,由政府主导土地,动员群众跨村搬迁建新居,建设社区型新村。该模式全县共涉及10个村1100户2800多口人,目前已实施的乡镇有2个,分别是香庙乡和车家庄乡,其中车家庄乡惠农小区已完成了建设任务。车家庄乡地形复杂,部分群众世代居住在沟壑边远地带,人居环境较为恶劣。2006年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车家庄乡政府结合本乡实际,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自主建设的原则,集中建设了惠农小区,重点吸纳河川沟坡地带的群众,走出深山建家园,近街安居,百业致富。该小区占地140亩,总投资830万元

6、,其中群众自筹680万元,已建成农民新居144户,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已全部配套到位,住户已全部搬入新居,并配套建设了休闲广场和中心幼儿园,全乡坡塬咀稍区的300余户群众有望相继走出深沟,从生活的底层走向致富的前沿。       二是移民新村模式。即:对自然条件差,人口居住分散,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村组,用足用活移民搬迁政策,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对农民群众进行整体搬迁建新居,建设民居型新村。该模式全县共涉及28个村3500余户5万多人,目前已动工实施的有龙高镇甘池村、金池村等19个村,已建成的有龙高镇甘池等8

7、个村。龙高镇甘池新村规划建设170户,目前已建成165户,基本实现了整村搬迁。该新村总投资500多万元,7条街道实现柏油化,完成U型渠(加盖板)建设,建成了5间2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及2000平方米休闲广场,安装路灯25盏,安装太阳能58台,建成沼气池32口,新村自来水入户、通电率达到了100%,有线电视和电话入户率分别达到50%和60%。改厕、改灶、改圈、改水等“四改”到户率达到了60%以上,新村设施齐全,整洁划一,户型新颖。    三是小城镇模式。即:对靠近乡镇街道,群众经济收入较好的地方,把新村建设与小城镇建

8、设结合起来,动员群众依托街道建设较高标准的上宿下店或前商后居式新居,建设商贸型新村。该模式全县共涉及20个村2000余户4.7万多人,目前已动工实施的有龙高镇龙马等8个村。龙高镇龙马村位于龙高镇街道,全村486户2050人。龙马新村依托公刘墓旅游开发建设为基础,结合龙高街道东移的实际,聘请了省古建研究所设计为仿古商住村。新村规划设计可容纳40户商业街一条和150户仿古民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