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理论文献综述

分工理论文献综述

ID:9876257

大小:5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13

分工理论文献综述_第1页
分工理论文献综述_第2页
分工理论文献综述_第3页
分工理论文献综述_第4页
分工理论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工理论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工理论文献综述摘要:本文按时间顺序,系统地收集、整理了分工理论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的思想,从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色诺芬,古典经济学时期的斯密、马克思;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马歇尔;新兴古典经济学时期的杨格、杨小凯,将各个时期代表大师们对分工理论的理解罗列出来,并对他们的理论进行一些阐述和评价。关键词:分工;专业化分工理论在经济学研究中经历了漫长的演进,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工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古典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发表,第一次从经济学意义上对分工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同时期的马克

2、思对分工与协作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马歇尔解释了与规模经济的关系。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产业组织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经济学家们才再次认识到分工的重要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家,用现代分析方法分析了分工问题。20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对产品内国际分工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由于各个时期的学者对于分工有不同的见解,所以有必要对每个时期分工理论进行探讨。一、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指出了在“理想国”里人类专业化分工的好处(如柏拉图曾论述过

3、分工对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这也是后来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思想的起源。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色诺芬对分工理论也进行了阐述,主要体现在《经济论》中提到劳动分工问题:“很难找到精通一切技艺的工人,而且也不可能变成一个精通一切技艺的专业家。”我们不考证这句话是否较绝对了一些,但的确认识到了分工的必要性。人们应专注于从事某项工作,从而提高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技术。色诺芬更为重要的论述是将分工的实现与市场规模的大小联系起来,《居鲁士的教育》中通过将小城镇与大城市中分工的实现情况作对比,来阐述分工思想。指出:“在小城镇里,一个人要制造床、

4、门、犁和桌子;有时还要造房子,如果他能找到使他足以维持生活的主顾,他就很满意了。但在大城市,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许多买者,只从事一种手艺就足以维持生活。有时,一个人只靠缝皮鞋为生,另一个人靠切皮鞋的皮为生;有的人只裁衣,有的人只缝纫,人们能出色地完成这项工作。”可见,认识到了分工与市场范围、规模有密切的关系。色诺芬这一思想,后来在斯密那里被提升到十分重要的理论地位。斯密的分工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实际上就是色诺芬思想的一种理论再现。二、古典经济学时期到17世纪末,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也认识到分工对生产力进

5、步的作用,认为荷兰人之所以有较高的商业效率,在于他们使用专用的商船来运输不同的货物。柏拉图、色诺芬、威廉·配第的研究为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一)亚当·斯密对分工理论的理解首先,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中对分工进行系统的分析,具体包括:分工对劳动率提高的影响、分工产生的原因以及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上进行研究,确立了分工在经济学中的首要地位。熊彼特曾经这么说过:“无论在斯密以前还是在斯密以后,都没有人意识到如此重视分工”。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劳动创造则富的主要原因就

6、在于劳动分工,劳动分工的日益深化和不断演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强调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并以做扣针为例详细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他指出,扣针的制作可以分为18个工序,如果18种工序由一个人完成,一天做不出几枚,甚至于一枚也做不出来;如果每人做一个或几个工序,就会做很多枚。可见分工的巨大作用。正是基于:为提高地区劳动生产率,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经济学者们对地区分工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亚当·斯密的分工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劳

7、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2)分工起源于人们互通有无的倾向,因而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3)资本是在各间接生产部门发展分工的工具。亚当·斯密认为分工之所以能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分工有利于增进劳动者熟练程度,势必增加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二是分工使劳动者节省了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损失的时间,从而受益。三是分工的结果往往导致许多机械的发明,从而简化和节省劳动。总之,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是,分工、专业化导致技术进步和劳动生

8、产率的提高,技术的进步产生报酬递增,分工的发展和深化依赖于市场范围的扩大,市场范围的扩大又促进了分工深化,分工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因此,分工和专业化应该成为经济研究的重心。劳动分工理论是古典经济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是斯密对经济学理论的重大贡献。李斯特认为斯密以扣针工场为例来分析是一个杰出的思想,不过并没有揭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