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设计内容浅述

隧道工程设计内容浅述

ID:9878499

大小:12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13

隧道工程设计内容浅述_第1页
隧道工程设计内容浅述_第2页
隧道工程设计内容浅述_第3页
隧道工程设计内容浅述_第4页
隧道工程设计内容浅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隧道工程设计内容浅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公路隧道设计内容及要求浅述II【摘要】公路隧道设计包括总体设计、主体结构设计、运营设施设计,该文以这一分类为基础,结合公路隧道的使用功能浅述了公路隧道的设计内容和设计要求。【关键词】公路隧道;设计内容;设计要求。目录:1总体设计11.1隧道位置选择11.1.1平面定位11.1.2高程定位11.2隧道线形设计11.2.1隧道平面线形设计11.2.2隧道纵断面线形设计21.2.3隧道洞外连接线设计31.3隧道横断面设计32隧道主体结构设计32.1隧道洞口及洞门设计32.1.1隧道常见洞门形式及使用条件32.1.2隧道洞口及洞门设计的一般要求42.2隧道衬砌设计42.2.1喷锚衬砌42.2.2整体

2、式衬砌52.2.3复合式衬砌53隧道运营设施设计53.1防排水设计63.1.1截水措施63.1.2堵水措施63.1.3排水措施63.2通风设计63.3照明设计63.4交通工程设计73.5其它设施设计7参考文献-1-II公路隧道设计内容及要求浅述公路隧道是供汽车和行人通行的隧道,一般分为汽车专用和汽车与行人混用的隧道。作为一种构筑物,公路隧道应满足安全、实用、耐久、美观的要求。公路隧道应保证车辆安全、高效通过,并在此基础上适当考虑隧道景观设计。公路隧道设计包括总体设计、主体结构设计、运营设施设计三部分内容,现将具体设计内容及要求简要论述如下。1总体设计隧道无特殊说明情况下,本文中隧道均特指公路

3、隧道总体设计是对隧道的综合考虑,为了使隧道发挥安全、高效的交通通行能力,隧道总体设计必须考虑隧道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各项因素,与各个设计过程反复论证,以得到最佳设计方案。隧道总体设计主要包括隧道位置选择、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三部分内容。1.1隧道位置选择隧道位置选择包括平面定位和高程定位两部分内容。1.1.1平面定位(1)公路隧道位置选择必须与公路总体设计相协调,一般隧道要做到隧道服从线形走向,对于特长隧道可以将公路线形与隧道位置综合考虑。(2)隧道应尽可能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必要时采取工程技术措施保证隧道施工运营安全。(3)避免隧道一侧洞壁过薄,洞口设计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1.1.2高程定

4、位(1)越岭隧道通过垭口时,应拟定不同的越岭高程及展线方案,结合路线线形及施工、营运条件等因素,经过全面的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2)濒临水库的隧道,其洞口路肩设计标高应高于水库设计水位,沿河隧道应防止河流冲刷。1.2隧道线形设计隧道线形决定了隧道长度,同时对车辆行驶安全及运输效率产生影响,间接影响着隧道运营设施设计。隧道线形设计包括平面线形设计和纵断面线形设计及洞外连接线设计三部分内容。1.2.1隧道平面线形设计 应根据地质、地形、路线走向、通风等因素确定隧道的平曲线线形。第7页公路隧道设计内容及要求浅述隧道内线路宜设为直线,不宜采用曲线。这是因为:(1)曲线线路增加线路长度,增加线路宽度

5、,增加工程量及工程造价,增加施工难度。(2)曲线线路使司机视距缩短,影响行车安全,降低行车速率,降低隧道通行能力。(3)曲线线路使汽车产生离心力,影响行车安全。当采用曲线时,不宜采用设超高的平曲线,并不应采用设加宽的平曲线。隧道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1的规定。当由于特殊条件限制隧道平面线形设计为需设超高的曲线时,其超高值不宜大于4.0%,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的有关规定。隧道的停车视距与会车视距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1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m)设计速度(km/h)路拱1201008060403020≤2.0%5500400025001500600350150

6、>2.0%7500525033501900800450200表2公路停车视距与会车视距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三、四级公路设计速度(km/m)12010080608060403020停车视距(m)2101601107511075403020会车视距(m)————2201508060401.2.2隧道纵断面线形设计隧道纵断面坡度的影响:(1)汽车爬坡时,牵引能力降低,排烟量增大,影响隧道通行能力,增加通风负担。(2)纵坡过大影响司机行车视距。(3)适当的坡度有利于隧道排水。因此,隧道内的纵坡形式,宜采用单向坡,地下水发育的长隧道、特长隧道可采用双向坡。隧道纵坡不应小于0.3%,一般情况不

7、应大于3%;受地形等条件受限制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中、短隧道可适当加大,但不宜大于4%;短于100m的隧道纵坡可与该公路隧洞外路线的指标相同。当采用竖向曲线坡时,纵坡变更的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隧道内纵坡的变换不宜过大、过频,以保证行车安全视距和舒适性。表3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m)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17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