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实施“主体参与” 的探索与研究

课堂教学实施“主体参与” 的探索与研究

ID:9893819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14

课堂教学实施“主体参与” 的探索与研究_第1页
课堂教学实施“主体参与” 的探索与研究_第2页
课堂教学实施“主体参与” 的探索与研究_第3页
课堂教学实施“主体参与” 的探索与研究_第4页
课堂教学实施“主体参与” 的探索与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实施“主体参与” 的探索与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实施“主体参与”的探索与研究作者:瞿兵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130    更新时间:9/25/2005现代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终身教育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不仅仅是要学习和获取前人创造和发现的结论,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已有创造过程和方法的亲身体验,学会创造和发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人才资源的需求。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参与”,就是通过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

2、会创新、学会合作。“主体参与”教学构建了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生动活泼的素质教育模式。实践证明,“主体参与”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一、创设参与情境课堂教学中参与情境的创设对主体参与过程起到了引发、导出和定向的作用。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用以调整学生的心理,形成参与欲望,从而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1.创设民主情境——使学生有参与的机会。教师用现代教育观审视课堂教学,调整“师生”、“生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教师亲切和蔼,真诚

3、耐心,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商,师生之间通过开诚布公的对话来相互沟通;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学生有新的观点和不同见解,教师应虚心容纳和接受。在这种情与情相融、心与心相碰、教与学相长、教与学互促的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生长的“养分”。2.创设乐学情境——使学生有乐于参与的心情。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构造美境、趣境、谐境、奇境来创设乐学情境。素内涵效应原则展示美的语言;陶冶审美情趣,以美引乐注重美的形象;调整审美观,使以美为乐构造美境揭示知识结构的学生产生审美愉美乐交融内在美;悦,体现主体

4、参提供知识内容的与的审美价值.直观美.挖掘知识内容的激发兴趣,调动以趣激乐构造趣境趣味性;学生内在的学习化趣为乐设计教学语言和动机,保持主体趣乐交融行为的趣味性;参与的持久性.创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体现知识内容的调整教学氛围,和谐生乐有序和结构的和满足学生自尊、化谐为乐谐;归属、公平、宽谐乐交融构造谐境创设和谐的课堂松的心理需求,人际关系;保持主体参与的各种教学手段的平稳性.和谐配置;营造亦庄亦谐的教学氛围.提供知识内容的满足学生追求新以奇导乐新奇;颖奇特的心理,化奇为乐展现实验操作的使学生置身奇境奇乐交融构造奇境新奇;,留连忘返,保设计现代教学媒持主体参与的强体的新奇;吸引力.介

5、绍前沿科技发展的新奇.   3.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产生急于参与的心理。在课教学中设置悬念情境,可以在学生的心理上形成一种强烈的挂念,使学生产生企盼、渴知的心理状态,欲答不能、欲罢不忍,由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思考和探求。如一位初中化学教师在“分子”一节的教学中,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设置悬念:将一盛有滴加酚溶的浓氨水(红色)的小烧杯和另一盛有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同时放入一玻璃罩内。过一会儿,学生即可观察到原来盛无色溶液的烧杯也出现红色。难道红色“长腿”跑到了另一烧杯中,学生产生了急于求知的心理,从而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4.创设空白情境——使学生有参与的时间和

6、空间。高明的画家作画时,常常在画面上煞费苦心地留下一处或几处空白,以显示绘画艺术的布局美、含蓄美。在文章的剪裁中也可以设置空白,借以让读者去想象、填充,以达到虚中传神的效果,所以古人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空白情境,给学生以适当的生理休息和心理调整的同时,也给学生制造充分显示主体作用的时机,强化了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使学生较为自由和灵活地进行自我追求、自我想象、自我创新。5.创设成功情境——使学生想再次参与。“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是主体参与不断深化和参与步骤不断升级的重要保障。成功,既是参与的结果,

7、更是参与的起点。成功情境的创设是引发主体参与、促进主体参与、巩固主体参与的最佳手段。成功情境的创设必须遵循:(1)目标可行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以学情为依据,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参与时可以操作、逐步逼近并最终得以实现的。(2)目标分解原则:将最终目标分解为几个较易实现的“子目标”,使学生在完成突破一个个子目标的成功中完成对教学目标的整体突破。(3)目标分层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品尝成功的喜悦,保证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