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对中医“气”的认识与体会——御源堂第六届学术交流会摘要

临床中对中医“气”的认识与体会——御源堂第六届学术交流会摘要

ID:9931618

大小:580.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5-16

临床中对中医“气”的认识与体会——御源堂第六届学术交流会摘要_第1页
临床中对中医“气”的认识与体会——御源堂第六届学术交流会摘要_第2页
临床中对中医“气”的认识与体会——御源堂第六届学术交流会摘要_第3页
临床中对中医“气”的认识与体会——御源堂第六届学术交流会摘要_第4页
临床中对中医“气”的认识与体会——御源堂第六届学术交流会摘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中对中医“气”的认识与体会——御源堂第六届学术交流会摘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临床中对中医“气”的认识与体会——御源堂第六届学术交流会摘要交流会主题:临床中对中医“气”的认识与体会主讲人:周鹰医师主持人:刘杰医师2012年5月27日18:30-21:30,第六届北京御源堂学术交流会在诊所会议室举办,御源堂出诊专家、医师、实习医师及外部特邀人员应邀参加交流会。本次交流会由周鹰医师主讲,刘杰医师主持,会议围绕临床中对中医“气”的认识与体会展开讨论,参会专家互相交流,现将会议内容依次记录于下。刘杰:御源堂第六届学术交流会现在开始。咱们基本上是一个内部的学术研讨交流。大家也比较开诚布公的交流,谈谈各自的意见,学术的见解。我

2、跟周鹰老师曾经聊过,周鹰老师对中医理论有很深入的思考。我自己感觉,平时好像看病时考虑具体问题多一点。对于理论深层的好像静不下心来。所以咱们御源堂这次一说有这样一个主题,讲的咱们中医对气的认识和体会,我觉得非常好。这个气呢,在传统文化里,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主件儿。对中医来说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能就这个主题来深入的研讨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首先呢,欢迎第一次来参加御源堂学术交流会的几位老师,冯勇伟老师,邹时祯老师,高其武老师,杨文婷老师,贺文老师,白粹昭大夫及参会的各位御源堂专家:罗炳翔大夫、胥荣东大夫、徐意大夫、陈刚华大夫,也欢迎参会的各位同

3、道。我就不多说了,请周鹰老师给大家讲这个主题,欢迎。周鹰:各位老师、同学晚上好。我今天是来献丑的。一翻开《内经》,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太博大,宽广了。它海纳了一切,海纳了宇宙间的一切,以至于我读不懂。我认为呢中西医之争,流派之争都是以一己之长,来为病人解除痛苦。正因为谁也不能完整的去演绎《内经》,所以,中西医之争、流派之争,是必然的,是客观的。因为任何一个学派,任何医学模式,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作为医生,我们应该眼界高一点,我们应该站在我们之外去看一看。“坐月子的科学性”。实际上,我要以这个例子来说明,中医之道是不可改变的,中医的思维方式

4、,中医分析问题的方式是不可改变的。中医之术要与时俱进。我们从道的层面,从观念的层面,坐月子这种观点是科学的。有人说,外国人不坐月子,那么我相信,如果外国人坐月子和不坐月子的相比,坐月子的人比不坐月子的人不容易得病,而不坐月子的人更容易得病,只是一个相对而言。但是相对而言,外国人和中国人相比,外国人历史上不坐月子,他比中国人得病机率低一些。但是他自己相比,坐月子得病机率会低的。所以这种观念是非常科学的。中医博大精深,博大无边,精深无底,没有人能肩负中医的全责,我刚才说了《内经》,它涵盖宇宙间的一切,所以没有人能肩负中医,任何人也不能代表中医

5、。我比较反对说中医这病不能治,中医那病能治,我不爱听这话。我只是说,我中医水平有限,我只能解决这点问题,只能代表自己。中医也不可能统一。中医统一之时就是中医灭亡之日。中医所谓博大精深,就在于它的各个流派。因为人不能肩负中医全部,你只有你的一技之长,正因为这样,才形成了流派。我简单说一下,因为时间有限。天路老师说的一元四素,象、数、理、气,这四个角度去理解一下。万物皆出这四个。我们研究一个物,我们要从道学的角度要从四点研究,“象数理气”那么,我讲的核心一句话就是“气是对物质功能的称谓”。他是一个概念。古人叫气,我们今天叫功能。周鹰:那么我们

6、元气,我们中医爱说元气。我们中医实际上有基本的四个气,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这是我们整个人体的功能。重点讲精气,精气又称为精,指充塞于宇宙之间不断运转且以无形可见的精微物质,与气同意。预示宇宙万物所产生的原始物质。这是我们教科书上的概念。我还是来打岔,这是不对的。精就是精,那么精气是什么?精气就是精产生的功能。精是物质的,精气就是精产生的功能,气不是物质。那么我对气的个人理解,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刘杰:谢谢您精彩的演讲,下面有请张牧川大夫谈一谈中医对气的相关文献的综述。张牧川:我们现在做一个简单的关于气方面的综述。就是稍微摘录了一下

7、,大家可以稍微看一下。古代气的概念包括有这些:气是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哲学这个字,本来是日文字,也就是说,我们本来没有哲学这个概念的。所以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概念非常不明确。那么在殷周的甲骨文和经文中,气字已经出现了。可以看出来,表现的是一种物质状态。道家也说气,比如说,老子所说的冲气,庄子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有一个‘通天下一气’,以气来描述所有世间状态,以阴阳论气,神气论气。管子里面把气定义为精气,就是天地间的原始物质。《周易》气化理论是集先秦儒家气论及先秦各种气论的大成。《周易》直接说气的很少,但实际大家认为《周易》整个说的就

8、是气的养化理论。从《黄帝内经》里没有看到元气这个词,元气这个词来自西汉的董仲舒,从此以后,哲学概念跟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刚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气的概念,那么中医的气呢,包括宇宙人体的基本物质,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