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双膜法(nfro)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程实例

mbr+双膜法(nfro)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程实例

ID:9969931

大小:11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7

mbr+双膜法(nfro)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程实例_第1页
mbr+双膜法(nfro)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程实例_第2页
mbr+双膜法(nfro)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程实例_第3页
mbr+双膜法(nfro)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程实例_第4页
mbr+双膜法(nfro)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程实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mbr+双膜法(nfro)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程实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MBR+双膜法(NF/RO)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程实例摘要:介绍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特点及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分析提出从工艺处理效果和运行费用考虑,MBR+双膜法(NF/RO)是较为经济高效的工艺,着重介绍了该工艺在山东滕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并总结工程经验及应用展望。随着我国城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量也在不断增大,我国兴建了一批生活垃圾处理厂,处理方式主要有垃圾焚烧、填埋、堆肥以及综合利用等[1]。其中,垃圾填埋以其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管理相对方便、技术较为成熟等优点成为我国现阶段特别是中小城镇广泛采用的垃圾处理方式。垃

2、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是目前世界上公认污染严重、难于处理、性质复杂的高浓度污染废水[2]。建设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要综合考虑处理技术、处理效果、投资与运行成本等各因素,随着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实施,出水排放指标要求更加严格,这就对处理技术及工艺相应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较多,处理效果较好的组合工艺有生化+膜处理组合工艺、物化+生化组合工艺等。MBR+双膜法(NF/RO)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组合工艺,是以MBR单元为工作核心的一种新型系统。膜分离技术与活性污泥法相结合是该工艺的技术特点。MBR具有:1)能有效降解主要污染物

3、COD、BOD和氨氮;2)100%生物菌体分离,使出水无细菌和固性物;3)反应器高效集成,占地面积小;4)剩余污泥量小、不存在浓缩液处理的问题;5)运行费用小等优点。然而,单一的MBR工艺出水不能达到国家二级以上的排放标准,往往需要配合NF、RO等后续处理工艺以满足新的渗滤液排放标准。青岛小涧西垃圾填埋场、北京北神树垃圾填埋场、佛山高明白石坳填埋场、苏州七子山、山东泰安等多家垃圾处理厂采用MBR+双膜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3],都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本文在简述当今国内外应用较广的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MBR+双膜(NF纳滤/RO反渗透)法的组合工艺,及该工艺在山东滕

4、州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的具体应用,为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1垃圾渗滤液来源及特点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受诸多因素影响,水量变化大且几乎无规律性。其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4]:1)降水的渗入;2)外部地表水的流入;3)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4)微生物的厌氧分解产生的水;5)地下水的渗入。各填埋场的渗滤液一般具有以下特点[5]:1)色、嗅:渗滤液均具有很高的色度,其外观多呈茶色、暗褐色或黑色,色度可达2000~4000倍(稀释倍数),垃圾腐败臭味极其明显;2)pH:垃圾填埋初期,渗滤液的pH在6~7之间,随着填埋时间的推移和填埋场的稳定,pH可提高至7~8

5、;3)BOD、COD浓度:填埋初期BOD、COD浓度较低,为数千mg/L,在填埋6个月至2.5年后,BOD可高达10000mg/L,COD可高达30000mg/L。此后浓度开始下降,但BOD浓度下降的速度要大于COD,直至6~l5年后达到稳定;4)生物降解特性:填埋场前期BOD/COD值在0.4~0.5之间,生物降解性能良好;中、后期由于BOD、COD浓度的下降速度不同。BOD/COD值逐渐降至最后的0.05~0.2,生物降解性能逐渐变差;5)悬浮物:浓度一般在300~1000mg/L;6)氨氮(NH3-N):氨氮浓度较高,一般在400mg/L左右,有时高达1000mg/L,甚至

6、更高;7)重金属:由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填埋场分捡不到位,致使许多重金属废物存在其中,导致渗滤液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2山东滕州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实例2.1工程概况山东滕州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日处理垃圾450吨,2009年3月投入运行,初期垃圾日填埋量约350吨。垃圾填埋产生的渗滤液由管道直接流入调节池,经渗滤液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直接排放或者用于绿化、冲刷场地等。渗滤液处理站于9月投入调试,目前运行良好,出水达标。2.2设计规模、水质系统设计日处理量80m3。设计进水指标及出水排放指标见表1所示。COD、BOD、SS、氨氮、总氮及pH等为污染排放主要控制指标,第四列及第五列分别为

7、以上各指标在GB16889-2008及DB37/599-2006中的排放限制,第六列为两标准的较严格值,为保证出水达标,本设计各污染物排放值(第七列)应低于相应第六列限值。表1设计进、出水指标(仅列出部分主要指标)2.3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来自填埋场内的渗滤液由调节池收集后,经袋式过滤器(精度为400m)去除较大颗粒物后进入MBR系统,MBR是一种分体式膜生化反应器,通过MBR降解大部分有机物,出水在超滤膜水泥分离作用后进入纳滤系统,纳滤采用浓水内循环式系统,回收率保证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