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书本整理1.0

免疫学书本整理1.0

ID:9994992

大小:53.77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5-20

免疫学书本整理1.0_第1页
免疫学书本整理1.0_第2页
免疫学书本整理1.0_第3页
免疫学书本整理1.0_第4页
免疫学书本整理1.0_第5页
资源描述:

《免疫学书本整理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概论一、绪论1.概述1)定义:2)类型:A.固有免疫B.适应性免疫a)阶段:识别——增殖——免疫b)分类:i.体液/细胞ii.初次/二次iii.主动/被动c)特点:i.特异性ii.获得性iii.排他性iv.多样性v.记忆性vi.转移性vii.耐受性3)功能:A.免疫防御B.免疫自稳C.免疫监视2.免疫系统:1)中枢免疫器官A.胸腺a)组成:胸腺基质细胞,胸腺细胞b)微环境:TSC,细胞外基质,局部活性物质c)胸腺细胞分化:i.分泌胸腺激素ii.产生细胞因子,调节胸腺细胞发育和细胞间相互作用iii.上皮细胞和胸腺细胞通过分子对结合发生相互作用d)功能:i.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ii.胸腺

2、基质细胞分泌的多肽,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调节外周成熟T细胞iii.血-胸腺屏障B.骨髓a)功能i.免疫细胞发生场所ii.B细胞分化成熟场所i.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抗体产生主要场所2)外周免疫器官A.淋巴结a)结构i.浅皮质区(B细胞定居)ii.深皮质区(T细胞定居)iii.髓质(髓索/髓窦)b)功能i.T/B细胞定居ii.免疫应答发生场所iii.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iv.过滤B.扁桃体C.脾脏a)结构i.白髓(淋巴鞘(T细胞),鞘内淋巴滤泡(B细胞))ii.红髓(髓索,髓窦)iii.边缘区b)功能i.免疫细胞定居ii.免疫应答iii.合成分泌补体iv.滤过D.黏膜免疫系统(MIS或称MA

3、LT)a)功能i.物理屏障ii.局部特异性免疫主要部位3)免疫细胞A.淋巴细胞(T,B,NK)B.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C.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D.其他(肥大细胞,红细胞,血小板)4)免疫分子A.效应分子(抗体,细胞因子)B.膜分子(特异性抗原受体,CD分子,黏附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分子,补体受体,细胞因子受体,黏附分子受体,模式识别受体,Fc受体,死亡受体)2.发展史二、抗原1.概念1)性质A.免疫原性B.反应原性2)抗原特异性A.分子基础a)表位b)结合价B.分类a)序列表位(线性表位,T/B)b)构象表位(非线性表位,B)2)交叉抗原与

4、交叉反应A.共同抗原表位B.交叉反应C.交叉抗原3)半抗原-载体效应2.影响免疫原性因素1)抗原理化性质A.异物性B.化学性质C.分子量D.分子结构E.分子构象eg:化学基团(数目,位置,空间构象)影响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F.易接近性G.物理状态2)机体生物学特性A.遗传因素B.年龄、性别、健康状态3)抗原进入机体方式(量,途径,次数,频率,免疫佐剂)3.抗原种类1)依据抗原诱生抗体时对T细胞的依赖A.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绝大多数)B.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a)TI-1(非特异性激活)(eg:LPS)b)TI-2(交联BCR)2)依据抗原与机体亲缘关系A.异嗜性抗原B.

5、异种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自身抗原E.独特性抗原3)依据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来源A.内源性抗原B.外源性抗原4)其他分类4.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1)免疫佐剂A.种类a)生物性,卡介苗(BCG),(CP),(LPS),(GM-CSF)b)无机物,氢氧化铝c)人工合成物,poly-I,Cd)有机物,矿物油B.机制a)改变抗原物理性质,延长抗原滞留时间b)刺激单核-吞噬细胞,增强其对抗原处理与提呈c)刺激淋巴细胞分化,增强和放大免疫应答2)超抗原(Sag)A.分类a)外源性b)内源性B.机制:一端与TCR-Vβ-CDR3结合,一端与APC-MHCII-外部结合3)丝裂原A.机制:与淋巴细胞表面

6、丝裂原受体结合——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有丝分裂二、免疫分子与免疫细胞1.免疫效应分子:抗体(Ig)——(分泌型,sIg;膜型,mIg)1)分子结构A.基本结构(Y字形;两相同轻链+两相同重链;二硫键连接)a)重链/轻链i.重链(H;450~550aa):IgG、IgA、IgM、IgD、IgEii.轻链(L;210aa):κ、λ(正常人κ:λ=2:1)b)可变区/恒定区i.可变区(V区):近N端110aa1.VH:占H1/42.VL:占L1/2ii.恒定区(C区):近C端1.CH:占H3/4:不同型长度不一2.CL:占L1/2:不同型长度一致3.功能:a)激活补体b)穿越胎盘与黏

7、膜屏障c)结合细胞表面Fc受体介导调理作用d)ADCCe)I型超敏iii.高变区(HVR),互补决定区(CDR)VH、VL各含3个aa组成与排序可变的区域负责识别与结合抗原iv.骨架区(FR)VH、VL各含4个c)铰链区(CH1与CH2之间)i.1个或数个二硫键连接,富含脯氨酸,使铰链区富柔性ii.易被木瓜酶,胃蛋白酶水解i.IgA,IgD,IgG有,IgE,IgM无b)结构域(110aa)(β三明治)i.H与L均可折叠成数个环形结构域ii.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