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诵读提高语感能力

加强学生诵读提高语感能力

ID:10071833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23

加强学生诵读提高语感能力_第1页
加强学生诵读提高语感能力_第2页
加强学生诵读提高语感能力_第3页
加强学生诵读提高语感能力_第4页
加强学生诵读提高语感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强学生诵读提高语感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加强学生诵读提高语感能力诵读是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读书不能只停留在字音和表面字义,要在读中精思、悟神、明义,这样读书才能真正读出书中之“味”。鲁迅先生说:“诵习一字,当识音形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然后“自文字到文章”,“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三识”、“三美”既是语感的潜移默化,又是语感与美感的积淀。一篇精美佳作,教学时,不宜把它嚼得支离破碎,而应指导

2、学生反复吟诵。在反复吟诵中,凭借联想、想象、揣摩、触发迁移,再现再创造,提高对语言审美的感受能力。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那些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在文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段教学中,抓住某些具有感染力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通过“删”“调”“换”等方法,揣摩语言文字是否运用的精当,获得语言文字的感悟。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一、删留比较法6在阅读作品、欣赏语言时,我们从删和留两个角度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先假设删去某修饰语,将删去的修饰语前后的句子进行比较,从而在具体的语言环

3、境中感悟语言表达的神韵、形象性、具体性、准确性,达到掌握语言规律的目的。例如:小学语文第八册《鱼游到了纸上》一文第九自然段第二句话的教学可作如下设计:1.出示如下一组句子:①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②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和自己。2.读句子,分别说说两个句子相同在哪里?3.比较用上两个“忘记了”的句子与用一个“忘记了”的句子,通过

4、读后感觉有什么不同?4.读课文,在文中找出①句,联系上下文,想想多了一个“忘记了”,你体会到什么?5.四人小组交流个人的体验、讨论。6.指导有感情朗读含有“更”字的段落。①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②小猴子爬上葡萄架。6这组句子可用如上的方法设计教学。二、换词比照法当阅读到重点词语,特别是关键的动词、形容词时,试着举例若干个与之近义或同义的词语,分别去替换,然后从语意轻重、范围大小、前后照应、语体风格等多角度加以辨别、比较、分析,从而充分领悟作品语言的准确、鲜明、得体,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这也是训练

5、语感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此法简便易行。例如,小学语文第九册《古诗二首》(《泊船瓜洲》)的教学可作如下设计:1.出示如下一组句子:①春风又绿江南岸。②春风又满江南岸。2.读一读这组句子,你最喜欢句子中的哪个字,你喜欢它什么?3.播放课件①冬天,花草树木都干枯了,树枝上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杆,地上只看到白茫茫的雪。课件②春天,柳树发芽,青的草,绿的叶,绿油油的田野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4.说说看完课件的所见所想。刚才,你看见了什么?想什么?65.联系生活,谈体会。生活在农村的同学,每当冬天一过,春天一到,你们

6、都会发现什么?6.本诗句用上“绿”与用上“满”效果有什么不一样?7.想象:泛舟江上,转眼已到,浩月初上,眺望家乡,心潮起伏。假如此时你就是诗人,会想到什么?三、辞格深味法对含蓄语的理解和顿悟能力是语感的重要能力,而许多语言的修辞现象具有一定的隐含意义。教学中可凭借教材中修辞的语言模型进行语感能力的培养。例如,小学语文第三册《秋天的图画》一课第二句话的教学可作如下设计:1.出示如下一组句子:①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②果树上有黄色的梨子,红色的苹果,田

7、野里有金色的稻子,红红的高粱。2.分别读句子,把你从句子中发现到的用笔标出来(作个记号)。3.再读①、②句,想象一下,你分别看到什么?小组讨论你喜欢哪一句?喜欢它什么?4.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灯笼?想象一下是怎么样的?5.播放课件“秋天的画”。66.有感情朗读第①句。①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雪地里的小画家》)②雪地里来了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这组句子可用如上的方法设计教学。凭借教材中有特色的语言模型,引导学生进行反复品读、感悟,在学习语言实践中品析辞格功能,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四、积累模仿法《

8、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所谓“文章读之极熟,即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积累就在于“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熟读成诵的过程,不仅是积累大量的感性语言材料的过程,也是内化成套的语感图式的过程。例如《荷叶圆圆》一课,“……是……”这种句式出现的频率最高,又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句式,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模仿这个句式训练说话。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