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鉴赏与语境

浅谈文学鉴赏与语境

ID:10101103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25

浅谈文学鉴赏与语境_第1页
浅谈文学鉴赏与语境_第2页
浅谈文学鉴赏与语境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文学鉴赏与语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文学鉴赏与语境王科【摘要】:在鉴赏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从语境入手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准确的把握语境,让他们感受到文学殿堂的辉煌。【关键词】:文学鉴赏语境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呢?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从语境入手。语境是修辞学、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一个凭借、标准。它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具体环境。狭义上讲,是语言的上下文,即一个句子在更大的语言段落中所处的位置。广义上讲,还包括语言活动的时间、空间、背景以及人文因素。语境和语境的作用在我国的传统语文学中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唐孔颖达《正义

2、》说“褒贬虽在一字,不可单书一字以见褒贬,……经之字也,一字异不得成为一义,故经必数句以成言。”春秋笔伐虽一字见褒贬,但必须有数句作为上下文,褒贬才能准确地显示出来,即:“数句是一字的语境”。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中说“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精英,字无妄也。”。两人都从字、句、章、篇的相互关系充分地说明了上下文(语境)对话语意义的表达和理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文学作品鉴赏中,语境是必须注意的一个关键环节。下面我们来看看语境在文学鉴赏中的神奇力量。一、字词的鉴赏和语境在文学鉴赏中,我们常会为作者的一个词而叫绝。自然

3、,我们欣赏的不是这个字这个词本身,而是它的运用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但这种效果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就才能够体现出来。比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有两个词用得非常有味。一个是“闪”字,另一个是“紧”字。小说在写有人来追杀林冲的时候,写到“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随后又一人闪人来”,连用两个“闪”字。有人说他实在是妙,何以见得呢?“闪”字在文章中见出现得多之又多,为什么偏偏在这里我们就说它用得妙呢?仔细推想,原来是它所处的位置非常之恰当,在这里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结合文章的语境,我们知道这两个人是来杀林冲的,这两个“闪”字就把搞阴谋诡计的坏人那种鬼鬼

4、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反映出来了。鲁讯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评价《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这句话时说到,“就是接近现代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同样可以表达大雪纷飞,漫天飞舞的情景,为什么“紧”就比“纷飞”有“神韵”呢,“神韵”在何处?这就要考虑语境了。这篇文章里面对风雪的描写是极其成功的,而这个“紧”字则把环境的描写到极至。试看林冲刚刚到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的大雪来”,矛盾冲突的浪头也渐渐涌起;到林冲买酒时,“那雪正下得紧了”,情节的紧张气氛随着“紧”字不断地在增浓;最后到林冲在山神庙前手刃

5、敌人时,“那雪下得更猛了”。这些描写不但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塑造人物服务;而且对雪本身的描写也生动逼真。从“纷纷扬扬卷下一天的大雪来”,到“那雪正下得紧”,接着“越下得紧”,到“那雪越下得更猛了”,作者巧妙的抓住了下雪的各个阶段不同的特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恰当的表现出来,使人读了身临其境。如果说风雪的描写把林冲的命运置身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那么这个“紧”字则把风雪交加中的林冲的即将被害和即将奋起反抗的那种紧张的气氛写得淋漓尽致。用“纷飞”一词则无论如何也传达不出那种“神韵”。“紧”字则是这个语境的最佳选词。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下有着他特定的含义,只有把他置身与语境中才能够感受到他的美

6、妙。又如在《荷花淀》中有这样的一句话“3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其中的“吮”字,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把他放在文中的特定的语境中去看看,她却是水生嫂心理的映射。水生嫂的这一动作是对丈夫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去了。”这句话所作出的反映,丈夫要去参军,就要在战场上和敌人刀枪相对了,丈夫要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她以后可怎么过日子呢?但参军打仗保卫美好家园是件好事情,怎能不支持丈夫呢?这样看来,“吮”字既写出女人非常关心丈夫,参军的消息在女人内心所引起了震动,又表现出女人识大体,克制住自己对丈夫的依恋而不让这种感情过分流露出来的心理状态。可以说,语境赋

7、予了词语的活力和生气。无论什么词语,都存在着修饰价值,但是,无论什么词语,他的修饰价值,只有在适当的语境之中,才能充分的体现出来。二、句子的鉴赏与语境古人做文章,讲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其实我们觉得惊人的句子,就是那些与语境高度结合的句子,只有在这个时候,句子的修饰效果才会达到高峰。鲁迅的文章一向是学生认为难懂的文章,难在何处?我认为难就难在语境的把握上。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反复说“无话可说”(“我也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