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课后巩固练习题3

高二语文下册课后巩固练习题3

ID:10134380

大小:7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1

高二语文下册课后巩固练习题3_第1页
高二语文下册课后巩固练习题3_第2页
高二语文下册课后巩固练习题3_第3页
高二语文下册课后巩固练习题3_第4页
高二语文下册课后巩固练习题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册课后巩固练习题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后巩固检查我的基础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玉骢(zōng)蹙眉(cù)弃掷(zhì)衰草萋迷(qī)B.笑靥(yàn)谂知(shěn)玉醅(pēi)衰柳长堤(dī)C.憔悴(qiáo)须臾(yú)霎时(shà)淡烟暮霭(ǎi)D.栖迟(xī)泠泠(líng)揾做(wèn)青鸾(luán)解析:A项,“骢”读“cōng”;B项,“靥”读“yè”;D项,“栖”读“qī”。答案:C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疾”意为“迅速”;B项“只索”意为“只好”;D项“也合着”意为“

2、也应该”。答案:C3.下列词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故步自封蝇头微利衰草萋迷涣然冰释B.文化融合举案其眉司马青衫丰富多采C.状元即第功名利禄颇具文彩顿开茅塞D.衰柳长堤融汇贯通舐犊情深得陇忘蜀解析:B项,“其”应为“齐”,“采”应为“彩”;C项,“即”应为“及”,“彩”应为“采”;D项,“汇”应为“会”,“忘”应为“望”。答案:A4.对《长亭送别》中【端正好】一段戏文,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秋天、秋地、秋风、秋雁,天碧、地黄,风紧、雁飞,有声有色,动静相连;既是写秋天的实景,又暗含着离人的伤感。B.这首词的前四句,由范仲淹《

3、苏幕遮》一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四句演化而来,同为离别渲染气氛。C.最后是个设问句,先暗中点明离别的具体时间“晓”,然后借景抒情,一问一答,是离人的眼泪染红了遍野的霜林,读来催人泪下。D.整首曲词,借对秋景的描写,构成萧瑟凄凉的氛围,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相融合,景语情语不可复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西风劲吹,黄叶纷纷飞落;寒烟尽染,枯草萋迷使人愁。解析:B项,取范仲淹词秋景凄凉之意境以烘托送别时凄冷之氛围。答案:B5.下列各句运用修辞手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2)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

4、泥。(3)荒村雨露宜早眠,野店风霜要起迟!(4)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A.排比对偶比喻比喻B.排比比喻对偶比喻C.排比拟人引用拟人D.比喻对偶引用拟人解析:其中(4)句是暗喻。答案:B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写的是张珙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B.“碧云天,黄花地”由范仲淹《苏幕遮》词“碧云天,黄叶地”脱化而来。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D.“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语出苏洵《满庭芳》词。“蜗角”和“蝇头”都是形容极小。解析:D项中“苏洵

5、”应为“苏轼”。答案:D剖析精彩文段(一)阅读下面的曲词选段,完成7~10题。【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收尾】

6、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7.对【正宫】【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解析:C项“晓来”

7、两句应为“有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我之境物皆着我之颜色”“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该句有主观色彩应当为“有我之境”。答案:C8.对【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解析:C项,应为借酒饯行不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答案:C9.下列对【一煞】一曲的分

8、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夕阳”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