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西山三乡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

浅谈关于西山三乡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

ID:10486375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浅谈关于西山三乡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  _第1页
浅谈关于西山三乡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  _第2页
浅谈关于西山三乡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  _第3页
浅谈关于西山三乡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  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关于西山三乡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关于西山三乡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论文关键词 蚕桑产业;优势;存在问题;发展建议;云南保山;西山三乡  论文摘要 阐述了西山三乡产业结构现状,论述了西山三乡适宜养蚕区的比较优势,指出了其蚕桑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蚕桑业是隆阳区的传统产业,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中上等肥力的地块,特别是山区的缓坡地,以及具有一定水利条件的山区、半山区缓坡地上栽桑养蚕,加上精细管理和科学的种养技术,年产茧可达2250~3000kg/hm2,年产值4.275~5.700万元/hm2。因此,发展蚕桑产业能够大幅度增加

2、农户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而且还能绿化环境,涵养水分,减少水土流失,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富民、可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1西山三乡产业结构现状    西山三乡是指杨柳乡、瓦房乡、瓦马乡,属隆阳区西部少数民族聚集区,东临保山坝,南接蒲缥镇、道街乡,西至怒江边,北交泸水、云龙县。最高海拔3655.9m,最低海拔680m。西山片区属西南季风区,亚热带高原山区气候,呈现北亚带和南温带2个气候类型,垂直变化大,季节变化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季节分明,晴雨昼夜有别,小范围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北亚热带包括杨柳、瓦马西部和芒宽江东4村,年平

3、均气温18.2℃,年降雨量729mm;其余地区属南温带,年平均气温15.1℃,年降雨量1400mm。区内大部分以石灰岩和沙页岩风化的黄壤、宗红壤为主。总耕地面积7733.6hm2,劳动力逾5万人。适宜种植水稻、麦类、包谷、甘蔗、烤烟、香料烟、山葵、蚕桑、红花、经济林果和热带水果等。西山片区3个少数民族乡集中了近9.3万人的贫困人口,是全区扶贫开发的重点和难点。    2适宜养蚕区的比较优势    一是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适宜栽桑养蚕,加之高原空气清新,污染源少,具有发展蚕桑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二是

4、隆阳区工业副业不发达,特别是广大山区,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加之2009年外出打工农民返乡上升的情况下,农民增收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而蚕桑产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解决山区劳动力就业问题;三是蚕桑产业是经济型和效益型并存的产业,可作为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的项目来实施;四是在适宜的地方种桑养蚕效益高于其他作物。新植桑园当年种桑、当年养蚕、当年见效。3年后进入盛产期,产值可达2.25~4.50万元/hm2,而种植玉米按9000kg/hm2,1.4元/kg计,产值1.26万元/hm2。因此,种桑养蚕与玉米相比经济效益增长1.7~3.0

5、倍。    3蚕桑发展存在的问题    3.1产业间争地矛盾突出,蚕桑合理布局难以保证  由于近几年西山三乡产业发展比较多,很多地方难以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导致一村多业,产业争地、争劳力比较明显。比如杨柳乡立体气候明显,地形复杂,最高海拔2864m,而最低海拔为670m,适宜种植的作物有很多。2008~2009年,区政府下达的产业种植任务主要有甘蔗600hm2,香料烟333.3hm2,核桃266.7hm2。烤烟233.3hm2,蚕桑266.7hm2。这就导致多数桑园规划在不适宜的山地上,套种在核桃树下和其他作物里,坡度陡、土壤贫瘠、没有

6、水源、土地条件差而造成零星分散,形不成规模。  3.2认识不到位  蚕桑产业是一个既种又养的产业,种好桑树,养好蚕,夺得蚕茧丰产丰收,才能体现这个产业的经济效益。而多数乡村干部认为把桑树种下去,完成上面下达的种植任务就算了事,存在“重栽轻管”的思想。而广大农民也只是被动地接受,只将发来的种苗栽好,并不对其进行管理。  3.3交通条件差,技术服务不到位  西山三乡种桑产业和养蚕户分布比较零散,交通不方便,蚕桑技术辅导员下乡时多数走路和骑摩托车,有时连下几天雨,辅导员根本无法到农户家进行指导,不能及时很好地解决饲养中存在的问题。而多数蚕农

7、饲养水平低,在饲养过程中,关键技术不会处理,影响了蚕儿的发育,导致蚕茧产量和质量降低。3.4桑园有效面积(养蚕面积)少,种桑不养蚕农户所占比例大  西山三乡有种桑户3204户,而2008年养蚕户499户,所占比例为15.6%,还存在毁桑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投入不足,导致茧质茧量低。栽桑养蚕需要对桑园和蚕房建设蚕用物资的投入,而西山三乡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农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还存在人畜共室的现象,因此多数农户桑园和蚕房投入不足,导致桑树长势差,叶质不好,蚕房建设不标准、不规范、保温效果差,升温升不起,空气不对流,养蚕业绩无法体现。二是

8、价格波动影响了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全球性经济危机,直接影响茧丝行情,2007年白蚕丝价格为20~22万元/t,2008年降到13万元/t。全区鲜蚕茧收购价格降了2.1元/kg,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