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洛西汀及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并发慢性疼痛对照探究

度洛西汀及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并发慢性疼痛对照探究

ID:10570747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度洛西汀及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并发慢性疼痛对照探究_第1页
度洛西汀及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并发慢性疼痛对照探究_第2页
度洛西汀及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并发慢性疼痛对照探究_第3页
度洛西汀及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并发慢性疼痛对照探究_第4页
度洛西汀及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并发慢性疼痛对照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度洛西汀及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并发慢性疼痛对照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度洛西汀及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并发慢性疼痛对照探究[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并发慢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4例符合抑郁症并发慢性疼痛的门诊病人随机分成度洛西汀组与氟西汀组,分别给予度洛西汀(60mg/d)及氟西汀(20mg/d)治疗,在治疗前、第4周分别用HAMD-17、VAS量表评定疗效,用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改善抑郁症状总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疼痛症状度洛西汀总体疗效显著高于氟西汀(P0.05)。1.2方法度洛西汀组给予度洛西汀肠溶胶囊(商品名欣百达,美国礼来制

2、药公司生产,胶囊剂,每粒60mg),起始及治疗剂量均为60mg/d;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分散片(商品名百优解,美国礼来制药公司生产,片剂,每片20mg),起始及治疗剂量均为20mg/d。服用方法均为早餐后1次顿服。有睡眠障碍者可联用苯二氮类药物阿普唑仑(0.2~0.8mg/d)或劳拉西泮(0.5~2.05mg/d),睡前服用,禁用其他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及镇痛药治疗。分别于基线、治疗后4周应用HAMD-17项量表评定疗效,HAMD减分率≥50%为有效,HAMD减分率0.05),具有可比性。经4周治疗后两组的HAMD-17评分较基线时均有

3、显著下降(P0.05),且两组间有效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总体疗效相当。经4周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较基线时亦均有显著下降(P0.05)。3讨论5IASP(国际疼痛学会)提出的疼痛定义为: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4]。IASP将慢性疼痛定义为超过正常的组织愈合时间(一般为3个月)的疼痛,而大多数学者从实用出发,认为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的疼痛才是慢性疼痛[5]。多数慢性疼痛病人有大量的躯体主诉而无相应的阳性检查结果,也无相应的躯体疾病能完满解释这些疼痛症状。疼痛和

4、抑郁被认为是人类痛苦最严重的形式。临床经验表明躯体性疼痛和抑郁症时情感上的痛苦常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5]。慢性疼痛在抑郁症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可以作为抑郁症的症状之一,而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也往往拌有抑郁症状的特征,Vonkorff等研究提示,有慢性疼痛者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倍[6],有30%~60%的慢性疼痛患者临床上可诊断为抑郁症[5]。在20世纪50年代,精神病学专家即已关注抗抑郁药的镇痛作用[7]。目前,TCAs(三环类抗抑郁药)、SNRIs(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并发慢性疼痛的疗效确切[8]

5、,而大多数SSRIs(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提示其疗效并不显著[9]。研究提示抗抑郁药可通过下述机制发挥镇痛作用:①直接的镇痛作用;②改善疼痛合并的精神障碍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③减轻疼痛相关症状[10]。尽管某些疼痛的缓解可能与抑郁患者情绪改善有关,但一系列临床实验证明度洛西汀有明显的直接镇痛作用且不依赖其抗抑郁作用[2]。同时,度洛西汀的镇痛作用与患者抑郁症严重程度无关[11]。有研究表明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能神经元在下行性痛觉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而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能对抑郁和

6、慢性疼痛产生最大程度的缓解[12]。目前认为,度洛西汀的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脑干内下行抑制通路内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的再吸收发挥,类似于阿米替林[2]。度洛西汀作为新型的SNRI,兼具较强的抗抑郁及镇痛作用,且安全性及耐受性较好,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AnatheaBW,PeterK.Duloxetinehydrochloride[J].NatureReviews,2004,3(11):907-908.[2]毛庆祥,杨天德.度洛西汀治疗疼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8,4(27):292-29

7、5.[3]Ward.Psychobiologicalmarkerincoexistingpainanddepression[J].JclinPsychia,1982,43:32.5[4]PriceDD.Psychologicalmechanismsofpainanalgesiaprogressinpainresearchandmanagement[M].Seattle:IASPPress,1999.15.[5]罗秋华,孙学礼.慢性疼痛与抑郁症[J].国外精神医学分册,2000,27(4):219-222.[6]VonkorffM,Si

8、monG.Therelationshipbetweenpainanddepression[J].BrJPsychia,1996,168(30):101-108.[7]PedroL,DelgadoAI.Serotonin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