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性教育的实践运用研究

适性教育的实践运用研究

ID:10682914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适性教育的实践运用研究_第1页
适性教育的实践运用研究_第2页
适性教育的实践运用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适性教育的实践运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适性教育的实践运用研究摘要:文章指出适性教育的含义,并从课堂、课程、校园文化、资源利用与学校管理等方面,介绍适性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及实践。认为要注重探求生本课程、本真课堂,营造温馨家园、文化乐园,重视教师文化、制度管理。要通过实践过程的整体优化,找到适性教育的可行性实现路径,确保每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持续发展,并引导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完善。中国9/vie  关键词:适性教育;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小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0-012;C961;G620文献标志码:A:1008-3561(2017

2、)10-0002-02  当前信息经济、创意产业迅猛发展,而划一性教育培养出来的模式化、思维僵化的人才,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不禁让人们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怎样的教育才是能适应长久发展需要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这标志着第一次把个性化教育理念写入国家教育规划,从宏观层面指明中国教育的出路――个性化教育。“适性教育”是“个性化教育”,是“人本教

3、育”,即以育人为本,适性而教,适性而学。教师要充分尊重不同的受教群体,满足其成长需要,为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寻找和开辟最有利的发展道路。  一、适性教育概述  1.适性教育的概念  “适性”是指适合学生的天性和个性。适性教育的核心是“追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根据不同学习者的自身差异,实施相适应的最优质的学习行为或教育活动。适性教育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适性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自由而充分地成长。其主要体现在:一是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维护受教育者的内在尊严。这是适性教育的前提,体现适性教育以尊重人性道德为根本

4、。二是观察学生,研究学生。这是适性教育得以开展的基础,表明适性教育的实践性。三是鼓励学生,发展学生。这是适性教育的理想落脚点,体现适性教育的目的性。适性教育不赞同“统一水平、整齐划一”的人才发展观,它倡导“人人扬所长”的人才发展观,要求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促使学生在学业、技能、兴趣、爱好、自我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2.适性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将“人”作为第一要义,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适合学生是教育的重要原则,是从事教育工作必

5、须遵循的准则。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的理论主张和教育实践,都体现对适性教育的追求。教育家孔子倡导的“因材施教”,可以说是早期对适性教育的极好诠释。道家教育哲学倡导“顺应人的天性”,王守仁主张教育应“顺导性情”,法国教育家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倡导教育必须尊重儿童天性,美国教育家加德纳(Holinski)主张“个体全面和谐发展”。这些都表明,适性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先进的教育指导思想,经得起推敲和考验,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查阅及多次见习、实习发现,多数学校都在积极追求和实现适

6、性教育,明确“关注人的需要,发展人的潜能,张扬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为办学思想。从学校课程到师生培养再到校园文化,这一切都体现教育对学生天性的尊重和开发,教育的视点从学生出发又回归于学生。  二、适性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1.探求生本课程、本真课堂  (1)学生为本。构建生本课堂,是学校开展适性教育的重要方式。教师的授课以学生为本,只进行必要的引导与指点,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处在自我探究学习之中。这种情况下,教育者和学习者为同一个角色,学生会适性而学,按需而学。例如,在《古诗文三首》的讲解中,教师可以

7、采用教与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同种类型、相似意义背景下的诗词,教师只引领学生鉴赏一首,其余两首由学生自主讨论,并让学生将体会和感悟相互分享。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情感表达真挚,达到语文学习的理想效果。这样的课堂,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青少年学生感知觉敏锐、求知欲旺盛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索,大胆展示自我,达到适性教育的理想目标。  (2)适性课程。构建适性课程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学校要遵循适性教育理念,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找

8、到课程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C合素质。例如,学校可以依据青少年学生特点及师资情况,组建主持艺术小组、英文歌唱团、足球小队、太极红扇表演队,开设书法茶艺馆、棋类大课堂、乐器体验课等多元化校本课程,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课程文化。这样的课程,符合青少年学生好奇、好动、乐学、能学的天性,能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领域展示才华,充分发展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