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泛积累” 提升利用力——“小学生习作素材有效积累与运用”实验后记

破解“泛积累” 提升利用力——“小学生习作素材有效积累与运用”实验后记

ID:10709010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破解“泛积累”  提升利用力——“小学生习作素材有效积累与运用”实验后记_第1页
破解“泛积累”  提升利用力——“小学生习作素材有效积累与运用”实验后记_第2页
破解“泛积累”  提升利用力——“小学生习作素材有效积累与运用”实验后记_第3页
破解“泛积累”  提升利用力——“小学生习作素材有效积累与运用”实验后记_第4页
破解“泛积累”  提升利用力——“小学生习作素材有效积累与运用”实验后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破解“泛积累” 提升利用力——“小学生习作素材有效积累与运用”实验后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破解“泛积累”提升利用力——“小学生习作素材有效积累与运用”实验后记陈育红(上杭县珊瑚中心小学(福建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福建上杭364225)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让学生通过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形成学习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致力所在。然而,小学生习作教学质量的严重滞后,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习作

2、素材的积累与利用一直处于盲目与无序状态。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从实践层面看:教师们都知道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对提高其习作效率的重要价值,但具体到指导如何进行积累时则多是“天女散花”,宽泛繁杂,看似面面俱到,五彩缤纷,到得用时学生却因眼花缭乱,不知采用哪一朵而茫然失措。从理论层面看:无论是教育杂志还是其他媒体,研究该让学生积累什么,如何积累者众;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素材的有效积累和利用”者寡。这种“泛积累”现象,就人的往后发展而言不无裨益,但在小学阶段却客观造成了积累与运用的“两张皮”效应。它不仅无益于习作教

3、学效率的提高,反而客观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自然会落个“事倍功半”的结局。而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者疏忽了小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忘却了“强化积累是途径,有效利用积累才是目的”这一基本常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对小学语文教材的习作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后发现:整个小学阶段习作训练范围变动不大,习作要求则呈螺旋式渐次提高。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决定花大力气进行以“小学生习作素材的有效积累与利用”为课题的研究。该研究旨在促成学生逐步养成依照一定的目标指向,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

4、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以实现高效利用平时所积素材直接为习作服务之目的,并借此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选材成文的能力,使“磨刀不误砍柴工”成为现实。经过一段艰苦的探索,我们摸出了一些门道,这就是:一、为师把握“一杆秤”有“的”放矢方有为我们知道:素材是指以观察、体验和感受等方式,从现实生活中直接搜集到的、尚未加工和提炼的感性的、原始性材料,自身具有朴素性、原始性和客观性。而儿童思想单纯,观察的专注性和广泛性,体验和感受的敏锐性和深刻性都较成人差,吸纳和贮存外部信息的能力尚未形成。要他们在承受繁重的课业负担的同时,从纷

5、繁复杂的天地万象中搜寻习作素材,哪怕教者花再大力气指导,也于事无补。其结果只能让学生因为“满天繁星不知哪一颗属于自己”而放弃习作素材的搜集,走入随意应付习作的怪圈。这种“十个指头按十只跳蚤”的指导方法,只能造成“面面俱到,一面难到”的结局。由此,我们认定:指导学生有效积累习作素材,是习作教学成功的首要一环。然而,有效积累习作素材,涉及到积累素材的目的、方法和途径。研究表明:写作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收集材料,选材组材,组织语言,修改字句是写作的一般能力。而收集材料则是写作的一般能力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

6、,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头等工程,也正是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致力之所在。从大量深入的调查得知:在小学阶段开展“泛积累”的学习活动,不仅不能激发学生主动而有效地搜集习作素材的积极性,反倒会使学生更加厌恶习作。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者对所任学段,尤其是所任年级的整册及各组教材的习作目标和内容不能了然于胸。认识的模糊必然导致指导的盲目。为了纠正这一积弊,我们反复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从而明确第一学段主要是让学生“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则强调引导他们“留心周围的事物”“能不拘

7、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要达到的要求才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此基础上,再深入了解自己所任年级整册及其中各组教材的习作要求。这样,教者自己心里有了“一杆秤”,教学行为便能做到有的放矢,“由点连线,由线成面”地对学生如何搜集积累习作素材也就能进行有效的指导。二、蓄材给予“一盏灯”明标导航善采撷教师自己熟知教材的习作训练目标和要求之后,必须充分利用好单元导读及“口语交际”

8、和“习作”提示这些助教材料,尤其是导读,它不仅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获取学习方法,同时也为学生调整生活视角,有效搜集习作素材指明了行动方向。如有关“父母的爱”这一主题的导语会有这样的提示:留意父母亲的言行举止,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句不经意的言语,也许是一次表情变化,也许是一个轻柔的动作,都在表达爱,传递爱。六上“走近鲁迅”这组则提示我们“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