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射频技术在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

脉冲射频技术在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

ID:10734694

大小:6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脉冲射频技术在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_第1页
脉冲射频技术在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_第2页
脉冲射频技术在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_第3页
脉冲射频技术在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_第4页
脉冲射频技术在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脉冲射频技术在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脉冲射频技术在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  神经病理性疼痛(或称神经性疼痛)(neuropathicpain或neurogenicpain)被定义为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疾病而直接造成的疼痛[1],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疼痛之一,分为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表现为自发疼痛、痛觉过敏和诱发疼痛。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法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并不满意,而以射频技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方法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射频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分为连续射频(continu-ousradiofrequenc

2、y,CRF)和脉冲射频(pulsedradio-frequency,PRF)[2],连续射频通过高温将电极周围神经组织加热凝固,使其失去生物活性,以达到将传导痛、温觉的Aδ和C纤维损毁的目的,从而达到镇痛作用。但射频高温常会导致神经感觉功能减退或丧失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等[2],因此连续射频的不良反应尤为受到人们的重视。脉冲射频由Sluijter等于1997年首先应用于镇痛治疗,利用射频仪产生的脉冲射频在神经组织附近形成的脉冲电流,干扰或阻断了疼痛信号的传导[3],因其电极尖端温度不超过42℃,不会对神经

3、结构造成损伤的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逐渐在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背根神经痛、疱疹后遗疼痛、颈源性头痛和肋间神经痛等多种慢性疼痛综合征中推广。  目前有大量试验研究脉冲射频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单个试验样本量较少,其结论不具有权威性。  本研究引入循证医学的观点,基于既往发表的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试验结果,进行大样本统计分析,系统评价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参考结果,另外由于连续射频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明确的镇痛效果,为探讨脉冲射频的镇痛作用,本研究排

4、除了连续射频的相关试验。  方法  1.搜索策略  数据库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Cochrane中心、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开始至2015年2月11日。中文或者英文,种族不限。检索条件为:(1)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三叉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背根神经痛,枕神经痛,神经根性疼痛,脉冲射频,脉冲,射频;(2)neuropathicpain,neurogenicpain,trigeminalneuralgia,dorsalrootgang

5、lion,neuralgia,pulsedradiofrequency,pulsedradiofrequencytreatment,PRF.  2.入选标准  随机或者半随机对照试验,无论是否实施盲法及分配隐藏方案。  纳入标准:(1)符合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标准;(2)病程超过3个月,且药物治疗效果欠佳;(3)受试者年龄超过18岁。  排除标准:(1)非神经病理性疼痛脉冲射频治疗试验;(2)颅内占位性病变、穿刺部位炎症、凝血功能障碍和精神异常;(3)不同参数或者时间的脉冲射频对照试验;(4)动物实验。  3.干预

6、措施  试验组行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对照行如药物,神经阻滞等传统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4.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两名(史和吴)独立评估入选数据。文章根据标题和摘要筛选,并解决有分歧的文章以达成共识。待确定文章后,两名分别独立阅读文章全文,必要时由第三方帮助完成。此外,手工进行细致分析,以防止有效文章丢失。对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内容包括:①基本资料:、发表年代、各组病例数、男女比例、平均年龄、疾病诊断、干预措施、病程、随访时间。②结局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

7、AS),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RatingScale,NRS),受试前后抑郁量表、焦虑量表、SF-36量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ODI量表(OsofMcGillpainquestionnaire)及有效率等。  评价根据CochraneHandbook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4],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①随机分配方法是否正确。②是否有分配隐藏方案。③对研究对象是否采用盲法。④结局指标的评估是否采用盲法。⑤是否完整报告结果数据(即是否描述失访、退出人数

8、,是否进行了意向性分析)。⑥是否存在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⑦其他偏倚。由2名研究员按照以上条目对每篇文献进行评价:分为是(Loeandifference,MD)及其95%可信区间(con?denceinterval,CI),二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及其95%CI,检验水准α=0.05[4].  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若研究间异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