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之我见论文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之我见论文

ID:10762722

大小:6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8

上传者:U-991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之我见论文_第1页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之我见论文_第2页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之我见论文_第3页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之我见论文_第4页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之我见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之我见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之我见论文..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内外形形色色的文化交流,使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同时渗透入青少年思想中,毒害着青少年的思想,使那些抵抗力不强的青少年沾染了各种恶习,最后走上犯罪道路。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之多..,发展之快,危害之大,性质之严重,非常让人震惊,他们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也使千千万万的家庭陷入痛苦之中。因此青少年犯罪问题令人担忧。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周围不良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个不同层面全面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原因,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观因素进行了深刻剖析,最后从加强道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家庭和学校教育以及净化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从而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这一问题做为一个社会化的问题,要求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工程,对青少年进行广泛的权益保护、思想教育。另外要加大立法保护,给青少年一个纯净的生活学习空间,开创我国社会治安新局面。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环境影响教育法则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各国有关学者和专家都在潜心研究、分析并不断提出有力措施,加大对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力度,特别是在我国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现状仍不尽人意,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以预防教育工作为主,惩罚为辅,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一、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伟大变革时期,但是这个变革是思想政治、文化等条件准备尚不足的情况下,在国内外形势的压力和催迫下突然到来的,这一特点所造成的最大变化,无多余价值结构的断裂和突变。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渗透、影响,一些有害的东西随之滋生绵延,侵蚀着我们的社会肌体,毒害着青少年的思想,使他们好坏不分,善恶不辨,是非颠倒,在不知不觉中沾染恶习,由小到大,最后走上违法犯罪之道路。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之多,发展之快,危害之大,性质之严重,非常让人震惊,群众称之为“社会公害” ,他们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破坏作用,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我们从建国以来青少年犯罪在全部犯罪中所占的的比例情况统计,可以清楚地了解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性:50年代末为30%,1965年为60%,1976年为71%,1978年为76%,1980年为80%,1990年为86%。进入2000年以来青少年犯罪比例更大,可见增长速度之快、犯罪面之广、后果之严重,大案要案多数是他们所为。据调查13—15岁是初犯高峰期,15—18岁为犯罪的高峰期,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国外许多研究调查表明也有上述类似的现象,从世界范围来看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和犯罪类型多样化及恶性化、团伙化。笔者曾对某区法院进行过调查统计,该法院2003年全年未成年犯罪17件27人,分别犯有盗窃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销赃罪、抢夺罪、强奸罪、抢劫罪、寻衅滋事罪。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这项工作的艰巨性。我们要想把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很好的加以解决,是防治工作卓有成效,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必须看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速胜论”的思想是要不得的,也是极不现实的。一是从这个问题的现实情况来看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虽然逐步得到解决,但他依然是一个比较突出、尖锐、严重的社会问题;二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滋生违法犯罪的土壤和条件,而且,这种滋生病菌的温床不会在短期消失;三是矫正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不良心理和该找他们的思想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完成这个改造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凑效。教育、挽救、改造违法犯罪青少年,把青少年的犯罪率降到最低限度,既是艰巨的战斗任务又是崇高的历史使命。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源及环境影响研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原因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把这个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去考察,弄清它的社会历史根源;其次从违法犯罪青少年生活的具体条件和周围环境影响来研究这个问题;第三,从主观因数和心理特点去进行分析。总之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只有从各个方面去观察分析才能真正看清全貌及其实质。社会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诸种因数,只能回答青少年违法犯罪最终的和最一般的原因,我们必须正确地、细致地找出促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具体生活条件。对形成一个人的思想观点、意志感情、性格心理、兴趣、爱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长期受到周围环境和具体条件的不良影响,就会形成不良的心理品质,这些不良的心理品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导致失足犯罪。 ㈠周围不良环境的侵染青少年走向失足犯罪的道路,决不是个人孤立、偶然的行为,必然会从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找到千丝万缕的联系。环境是影响人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环境会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不好的环境就会给青少年提供受腐蚀的、以致走向犯罪的条件。周围不良条件的影响,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不良社会环境的侵蚀;第二种情况是青少年互相间的侵蚀传染。从各种事实也说明青少年的周围生活环境,平时接触的各种人和事,,都是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这些影响如果是积极的,可以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如果是消极颓废的可以把人熏染成社会的危害者。近几年来,色情、暴力书籍及音像制品污染问题愈演愈烈,电子游艺厅、黑网吧等娱乐场所的侵蚀作用依然很大。所以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必须十分注意青少年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必须对各种不健康、有害的生活环境加以改造,用健康地、高尚的、纯洁的环境来取代不健康的、低下的、污浊的环境,这对从小就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和高尚的品格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㈡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从一个人的成长看,儿童时期和少年时期是打基础,青少年时期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儿童和少年时期一般地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发育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对青少年有影响的外部诸多因素中,50年代,家庭因素占20%,到了80年代家庭因素占到50%,进入新千年代,家庭教育的影响和作用的比例仍在继续加大。因而分析研究家庭因素在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进行寻求行之有效治理对策,对防止青少年犯罪是十分重要的。不良家庭状况,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潜在原因。不良家庭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无暇顾及子女教育的家庭。这类家庭中,父母都忙于事业,对孩子无精力,无时间管教,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②放任型家庭。这在农村多子女家庭中尤为突出,他们对子女顺其自然,不管不稳,听之任之。③极端性家庭。这类家庭的父母或是望子成龙心切,恨铁不成钢,采取“棍棒”教育方式,动辄打骂孩子,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或是对孩子娇生惯养,久而久之,养成孩子唯我独尊,自高自大的畸型心理。④有缺陷家庭。父母或离异或早亡或一方犯罪,在孩子心灵中投下阴影。家庭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子女的诱惑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表现:①“一切向钱看”思想的诱惑。② 家庭黄色文化的诱惑。③家庭奢侈生活的诱惑。④少数家庭父母行为不轨,直接影响或教唆子女犯罪。“子不教、父之过”,家庭作为一个群体,其氛围和价值观对每一个成员都有诱导、约束和影响。另外父母文化层次偏低,素质不高,使大多数犯罪青少年的共同特征,有数据统计表明:犯罪青少年的父母或其抚养人的职业比例是农民45%,个体工商户30%,企业职工18%,国家机关工作人员5%,其他占2%。他们的文化程度结构是高中以上占8%,初中占30%,小学以下占62%。这些文化层次低的人,不懂得青少年特点,也不会有意识地配合学校社会对子女进行教育,更谈不上什么教育方法。㈢学校教育的缺陷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培养和教育青少年的重要阵地。一个人的知识来源主要是学校传授的,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学校也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不仅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个别学校教育中的某些缺陷、失误对青少年有着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个别学校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学校以教学传授知识为中心,有的学校只注意抓智育,片面强调升学率,轻视德育教育,放松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政治思想工作薄弱。2、对流失生、长旷生、劣迹生采取不正确的态度,使之流入社会,沾染恶习,最终导致违法犯罪。一些学校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工作好不好,毕业看高考,抓不抓“三生”不会影响办学方向。3、教育方法不当,把学生推向反面。有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对学品兼劣的学生,对差生、对有错误的学生,不能抱着正确的态度,认为他们是“一条鱼腥一锅汤”,不可救药。歧视、厌恶、疏远、孤立他们,甚至讽刺、挖苦、侮辱人格,这只能激起他们的反感,不但达不到教育目的,相反会只是他们自暴自弃,学坏,以致违法犯罪。4、不注重在校的法制教育。党中央早已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方针。多种法律法规频频出台,而个别学校往往忽视法制的宣传教育,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传授科目知识上,学生对法律常识知之甚少,法制观念十分薄弱,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国外经验,前苏联和东德在学校法制教育方面卓有成效。三、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观因素㈠人生观是理解主观因素的总根源 每个违法犯罪青少年堕落的总根源都能从他们的人生观那里找到答案,人生观最终起到决定性作用。也许有的违法犯罪青少年由于思想缺乏,根本谈不上对人生有什么认识,更没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但是无论是自觉的犯罪,还是不自觉的犯罪,人生观都在起着支配作用,都在左右一个人的行动,都在发挥着影响。㈡享乐至上的幸福观追求享乐,并把享乐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是腐朽没落的剥削阶级的本质特征。违法犯罪青少年中相当多的人,狂热的追求吃喝玩乐和各种感官刺激,并把这看成是人生的乐趣和目的,因此这也成为他们进行犯罪的精神动力,在失足青少年中间经常传播反动的毒素,相互熏染。㈢金钱万能的拜金观崇拜金钱、迷醉金钱,这种腐朽的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的产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随之深入,侵蚀着广大青少年,特别是金钱万能论,有些人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违法青少年对金钱的拼命追求是和拼命追求物质享受联系在一起的,物质享受的欲望有多高,追求金钱的欲望就有多高。㈣哥们义气的友谊观哥们义气封建行帮思想的表现,是结成犯罪团伙的基础,是捆绑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精神锁链。凡团伙成员都具有浓厚的哥们义气思想,违法犯罪青少年在道德观念上是非颠倒,善恶不分,把哥们义气关系奉若神明,认为它是处事和衡量友谊的一个标志。哥们义气的腐朽观念危害极大,它是维系团伙犯罪的纽带,也是团伙头子用以控制和笼络犯罪青少年的手段,常有“为朋友两肋插刀”之说,即出卖朋友是可耻行为,哥们义气思想影响结成团伙是一股危害社会治安,破坏很大的力量,帮伙作案,人多势众,常常形成大型的械斗,发展成黑社会势力。㈤亡命称霸的英雄关我们提倡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是两种对立的道德观。亡命称霸的英雄管事流氓无产者追求的极端个人利益和为哥们义气所驱使的犯罪行为的根源。但是,违法犯罪青少年却常把英雄行为与亡命的肇事行凶混为一谈,划不清光荣与耻辱、勇敢与罪恶的界限。有人曾对16个行凶、斗殴犯罪的青少年进行调查,其中9人以为自己的行凶斗殴行为是勇敢的表现,占犯罪总人数的56.2%。㈥资产阶级的自由观 最近几年,随着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有影响了一些缺乏历史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青少年,在这些青少年中的少数人自觉和不自觉地去追求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背离四项基本原则,甚至搞非法组织和反动组织。许多事实告诉我们,不能低估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青少年侵蚀的严重性。因而必须抓好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他们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侵蚀的能力,这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我们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为了减少和最终根除这个社会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长期的经验告诉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依靠法制,依靠惩办,而且要依靠全社会组织起来,动员全党的力量,采取有效的措施搞好犯罪的预防工作,才能最有效的减少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规律来看,预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犯罪率的高低。2002年9月20日,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预防青少年犯罪要立足于教育、保护和预防。㈠加强道德教育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往往是从道德问题开始发展到以犯罪告终。他们的道德观念混乱,道德水准下降,以辱为荣,是非颠倒,以致产生犯罪的心理和行为。到的有它的规范性,只是道德的极重要的特点,它是用善恶来认识、评价和把握社会生活中任何人之间的关系。道德不同于法,不是由国家强制制定和执行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依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持的。当一个人发生了不道德的行为时,社会舆论的压力,群众的指责,良心的责备,都会对它产生极大的作用。可以说,社会舆论是群众的裁判,良心是内心的法庭,任何不道德的行为都难逃过他的“审判”,所以,道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共产主义的道德观是科学先进的道德观,它让人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助人为乐,我们对青少年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要注意讲究方法,注重实效。首先,教育要从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青少年的道德观念一步步树立起来,先要从小事入手,选择一些青少年可以接受的题目逐步解决。其次,道德教育不能只搞干巴巴的说教,讲大道理,必须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因势利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做到通俗性、趣味性、针对性,有新鲜感,寓教于乐,让青少年在参加活动过程中受到具体、生动、形象的教育,如组织参观一些传统革命事迹的展览和参加英模报告会等形式,否则,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必须从小抓起,从幼儿抓起,点滴培养。㈡加强法制教育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法律和道德虽然同属于行为规范的范畴,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守法与违法、犯罪与不犯罪,要用法律手段、法律规范去分清和调整,但是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是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我们在搞好道德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让他们知法、懂法,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内容,特别是与青少年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的规则、章程、条例,法律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法律允许的,什么是法律禁止的,认识到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树立起牢固的法制观念。1981年以来,在普通学校的初中二至六年级都开设了《法律常识课》,许多学校结合将可聘请公安、司法部门的领导和法律工作者到学校作报告,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最近我国各地还推出了学校长期聘请法制辅导员和法制副校长的活动,这对帮助广大学生增强法制观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至于如何进行法制教育,我们也可以而且应当吸取外国的经验,如前苏联,他们把法制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学校发布了法制教育大纲,为使法学科教学得以实施,他们培养了相应的教师队伍,除此之外,前苏联还重视课外的法制教育,开展课外法制教育、活动,各地都建立了课外法制教育的固定组织形式,在德国也制定了法制教育制度,把道德和法制教育列入学生课程,虽然这不是减少犯罪的唯一办法,但是却对预防和控制犯罪起着良好的作用。㈢加强家庭和学校教育家庭和学校是早期预防犯罪的主要阵地,事实告诉我们,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父母行为不轨,家庭教育不当,老师管理不严,学校风气不正有很大的关系。1、家庭是个人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常的家庭对儿童情绪的安全、成长和发展需要以及情绪和人格稳定,提供必需的养育环境。家庭是青少年成长发育的摇篮,使培养未来公民的第一个学校,马克思说过“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父母一定要把教育子女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作为家长必须采取适当的、有效的方法,父母必须做到严于律己,师之以范,给孩子做出榜样。对孩子既不能过于溺爱,又不要施以棍棒。父母不仅要从生活上关心孩子,而且要从思想道德上关心孩子,使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父母还要时时注意子女的情况,观察子女的活动、行为感情、意志、饮食、服装、于别人关系等等。不良的行为做到早期发现,这样才能杜绝或减少犯罪的发生。美国《华盛顿邮报》曾在一篇文章中对父母如何教育子女健康成长提出几条基本通用法则,我们不妨作以参考。①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②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③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④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⑤声音法则:尽管孩子在家里没有决定权,但一定倾听他们的声音。⑥榜样法则:言行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⑦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⑧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⑨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在观察世界可能产生的后果。⑩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与法律的界限。⑾W法则:任何时候都了解孩子跟谁(Who)在一起,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什么时候(When)回家。2、学校是青少年出家庭外接触最多的地方,是培养青少年的主要阵地,替不仅对青少年进行文化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且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和智利进行培养和训练。所以在学校,思想工作和学风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我国历来重视学校教育,建国后几十年,由于贯彻执行了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学校无论在数量或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变革,学校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它在预防青少年犯罪和培养一代新人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针对学校的某些缺陷,在预防犯罪方面应加强以下几项工作。首先端正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教育方针,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德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觉悟水平,树立良好的校风,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好、中、差齐抓。其次要重视差生和有劣迹行为学生的管理和教育,防微杜渐。最后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齐抓共管,不给有劣迹行为学生违法犯罪提供可乘之机。㈣净化社会环境 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门法。该法在净化社会环境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如规定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禁止在中小学校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内容,不得含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独舞、音像制品或电子出版物等。日前公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其中也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中小学校周围200米内不得设置网吧的规定。法律和条例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善和净化社会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应当强化执行。同时建议经常性地开展如读书、科学竞赛等活动,正确引导青少年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启用更多的绿色网站过滤那些不健康的内容,并在教育资源的软件开发上下功夫,将一些精彩的青少年电视节目搬到网上。在内容上留住青少年,比单纯的“堵”、“禁”更为治本。总之,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一个社会化难题,我们要把它列到社会化系统工程中加以解决。实行综合治理是我们国家进行治安管理的一个首创,并且多年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对防止和减少社会犯罪,对加强青少年的教育,统筹解决青少年的各种实际问题,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意义深远。目前,我国在加强法制建设方面力度不断加大。现行各种成文的法律法规多达几千部。但单单靠法律强制手段是非常被动的,我们应该呼吁全社会,动员一切力量,使家庭、学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工程,对青少年进行广泛的权益保护、思想教育、违法惩罚相结合。加大立法保护,加大人财力的倾斜,以教育诱导为本,以惩罚为辅,让黄、赌、毒及一切社会丑恶现象远离他们,给青少年一个纯净的生活学习空间,去开创我国社会治安新局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