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茭白高产栽培技术

高山茭白高产栽培技术

ID:10934656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9

高山茭白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高山茭白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高山茭白高产栽培技术_第3页
高山茭白高产栽培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山茭白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山茭白高产栽培技术浙江省农科院植微所  叶琪明近几年各地高山茭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区,因夏季气候凉爽,十分适宜茭白生长发育,可比同纬度的平原茭白提早上市20~30天,既增加秋淡蔬菜品种,丰富居民菜篮子,又可达到质优价高。高山单季茭白平均亩产量在1500~2000公斤,推广种植高山单季茭白对发展山区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现将高山单季茭白无公害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茭田选择 应选择具有高山气候特点,海拔要求600―1100米以内的区域,光照好、土层深厚、水源好保水保肥力强的田块,以有凉水经过的水田或近水库可利用库区

2、深层水灌溉的田块最好。 2、施足基肥 结合翻耕,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或浓人粪尿2500公斤,如前作是水稻田,还要增加基肥的用量,并耙平,然后灌水2―3厘米,做到田平、泥烂、肥足。 3、品种选用 品种应选用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熟期适中的良种,如美人茭、浙大茭白等优良品种。   4、种株选育 老种茭区每年应严格优选种株。要求选种的植株生长整齐、节紧缩、结茭多、孕茭率高、茭肉嫩而油光洁白,成熟期集中,茭白长足后,包裹的叶鞘一边稍有开裂,茭白眼呈乳白色,母株丛中没有雄灰茭。其做法是在茭白采收期间,剔除“雄茭”、“灰茭”、畸形茭的植株。选留结茭

3、率高、结茭早、茭肉粗壮、外观整齐、肉质细嫩而肥大、抗病力强的单株做种株。选定种株做上标记,在茭白采收结束后的9月份剪杆扦插或分墩种植育苗,待第二年春移栽。茭白种株以地表向下1―2节地下茎所萌发的芽为有效分蘖,所以应切除种株最上部和最下部各节,在9月上旬~10月下旬剪取中间一段20―25厘米进行扦插假植。假植的行距为50厘米,株距15厘米,每隔5―6行留出80厘米的走道,假植深度以齐茭墩泥为度,并保持1―2厘米的浅水层。为了促使假植苗早发根萌芽,防止受冻,秧田可采用地膜覆盖,能使茭白提早生长发育,从而提早成熟和提高产量。当假植苗成活后,每亩秧田可施入碳

4、酸氢铵3~4公斤,促进幼苗生长。   5、适时定植   新植田块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当选种苗高20厘米时,及早进行移栽,每丛3―4苗,采用宽窄行栽植,宽行1.2米、窄行0.8米、丛距0.4米,亩栽1300~1500丛。老茭田在”谷雨”前后做好疏苗定苗,疏苗要掌握”去密留稀、去弱留壮、去内留外”的原则,一般每墩留苗5~6株,并补上去劣后的空墩处,确保全苗。   6、田间管理   6.1及时间苗。在苗高10~20厘米时,及时间去瘦弱苗、多余苗,留苗时注意一定的苗间距,删苗要“删密留稀,删弱留壮,删内留外”的原则,每穴保持3―6株。在茭白分蘖后期,株

5、丛拥挤,应及时摘除植株基部的老叶、黄叶,以促进通风透光,促进孕茭,隔7―10天摘黄叶1次,共2―3次。将剥下的黄叶随时踏入田泥中,可作肥料。   6.2化学除草。待苗齐后,及时耘耥,除去杂草,同时把扦插老杆下泥。除草前排干水,亩用乙苄系列产品(18%田草星30克)或10%苄黄隆12―15克兑水40公斤喷雾,过一天覆水。   6.3水位管理。茭白水位管理以“浅一深一浅”为原则。定植后的生长前期(分蘖之前),保持3~5厘米的浅水位,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发根和分蘖。到分蘖后期,将水位加深到12~15厘米,以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进入孕茭期,及时利用高山冷水连

6、续串灌,促进孕茭,水位应加深到15~18厘米,但不能超过“茭白眼”的位置(最高水位不宜超过假茎的2/3),防止薹管伸长。孕茭后期,应降低水位至3―5厘米,以利采收。采收后茭田应保持浅水层或湿润状态过冬,不能干旱。   6.4科学用肥。茭白定植7―10天成活后,每亩施人粪尿500公斤或碳酸氢铵15~20公斤催苗,如茭白田基肥足够,可减少施肥量;在分蘖初期(与第1次肥隔10天左右),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或碳酸氢铵20―30公斤,促进有效分蘖和植株的生长,如没有施提苗肥,应适当提前追施分蘖肥。在分蘖盛期,应视植株的长势情况进行追肥,一般每亩施碳酸氢铵1

7、0~15公斤,如植株生长强健可不施。开始孕茭时(当新茭有10%~20%的分蘖苗假茎已变扁),此时应重施催茭肥,促进肉质茎膨大,提高产量,一般每亩施腐熟人粪尿2500―3000公斤,或碳酸氢铵30~40公斤。催茭肥要适时施入,过早施,植株尚未孕茭,易引起徒长,从而推迟孕茭;过迟施,赶不上孕茭期对肥料的需要,则影响产量。   7、病虫防治 茭白主要病虫害主要:锈病、细菌性鞘腐病(大际乡发生较重)、茭瘟病、纹枯病、叶枯病、胡麻斑病、二化螟、长绿飞虱、蓟马。无公害生产茭白应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在“大暑”至“处署”期间,将茭株基部老、黄、病叶及无效分蘖及时

8、剥去,改善株间透光条件,抑制病害发生。每50亩按装一盏诱虫灯,可有效控制二化螟和长绿飞虱为害。此外还应因病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