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ID:11294516

大小:2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_第1页
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_第2页
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_第3页
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_第4页
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数理化解题研究)2011年第4期化学篇5l解析混合气体的平均化学式是C㈧H,应用十字交叉法:cH争一手/41.4/C2H4T4一左侧三个数的单位是tool(氢原子)/mol(碳原子),分母是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可得:442.4CH中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一3CH中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一44—1.6—41—1.41.4应用5混合可燃物燃烧放热,求其物质的量之比例5已知乙炔和乙烯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C2H2(g)+502(g)=4C02(g)+2H20(1)△日=一2600kJ/toolC2H4(g)+302(g)=2C02(g)+2H20(1)AH=——141

2、1kJ/mol1tool乙炔和乙烯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337kJ,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解析每摩乙炔和乙烯燃烧放出的热量分别是1300kJ和14l1kJ,ltool乙炔和乙烯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337kJ,应用十字交叉法:乙炔13001411—1337/l337/乙烯14111337—1300左侧三个数的单位是kJ(热量)/mol(烃),分母是烃的物质的量,可得:C2H2的物质的量1411—1337742丽面面T练习1.铁,锌合金2.7g投人过量稀硫酸中,完全反应放出氢气1.008L(标准状况下),则合金中铁和锌的质量比是2.天然的和绝大多数人

3、工制备的晶体都存在各种缺陷.例如:在某种氧化镍(NiO)晶体中就存在如图1所示的缺陷:一个Nin空缺,另有两个Ni2+被两个Ni¨取代.其结果仍显电中性,但化合物中Ni和0的比值却发生了改变.某种氧化镍样品中Ni和0的个数比为0.97:1(Ni..970),该晶体(Ni0,970)中M¨和Ni的离子个数比为图13.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棕色的过氧化铷(Rb0:)和深棕色的超氧化铷(RbO)的混合物.测,'<得某次燃烧后所得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为,则其中过氧根离子(0一)和超氧根离子(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答案1.14:132.9:913.i:4十字交叉法的应用非常广泛,能用

4、十字交叉法的题均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只要在做题中多加探索,多加应用,对提高解题速度还是非常快的.江苏省启东吕四中学(226241)彭素琴●谈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一,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1.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一种重要的途径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进行选修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教学时,可通过"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

5、响"的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让学生分组实验,自己动手得出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反应速率影响不同.同时提出探究性问题:除了课本上提出根据气泡产生的快慢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外,还可通过其他什么途径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大52化学篇《数理化解题研究)2011年第期小?请学生自己设计并用实验来证明.问题一提出学生就纷纷想办法,积极思考.各学习小组提出不同方案.有学生提出可以在相同时间内收集产生的氧气,比较产生氧气体积的多少;有学生提出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等等.并且还请学生探讨不同方案的实验的注意点,比较哪个方案的实验最可行.这样学生个个参与,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探究思

6、维得以训练.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探究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实践过程,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创造性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手段,有计划实施探究性活动的过程.因此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对学生而言就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探究实践过程.教师应利用好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t,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

7、力.3.通过化学实验开展探究性的教学策略(1)通过质疑,开展探究性的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并不提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质疑,学生的创新思维长期处于被束缚的境地,自然没有提问的习惯,也提不出问题.例如:在进行原电池教学时,教师演示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只讲铜片上为何出现气泡,而对锌片上的气泡视而不见.即使有学生提出也是敷衍了事,不作深入探究.在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首先让学生查阅资料,进行讨论探究,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