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技术+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新区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方案设计

适宜技术+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新区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方案设计

ID:11303413

大小:2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1

适宜技术+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新区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方案设计_第1页
适宜技术+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新区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方案设计_第2页
适宜技术+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新区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方案设计_第3页
适宜技术+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新区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方案设计_第4页
适宜技术+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新区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方案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适宜技术+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新区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方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适宜技术+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新区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方案设计第32卷第3期2006年6月四川建筑科学研究SichuanBuildingScience149适宜技术+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新区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方案设计林岭,林升乐(1.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5;2.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618000)摘要:以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新区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方案设计为例,从适宜技术,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等方面着力探讨了现代校园博物馆建筑的设计方法,并在方案设计中进行了大胆的,创

2、造性的有益尝试.[关键词】:适宜技术;中医药传统文化;地域特征中图分类号:,IU24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933(2006)03—0149—030前言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新区内的一座重要标志性建筑.博物馆位于整个校区规划用地北部,校园次轴线右侧.其东面为一条贯穿校园的带形水体空间,北临校园环形主干道,南面是校园的中心"绿核"——药材种植园,并与图文信息中心遥遥相望,在整个校园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博物馆的主要内容包括:医史博物馆,校史馆,中药博物馆,网上标本馆,人体奥秘馆,科技馆以及附

3、属的教学和办公服务部分,总建筑面积控制在8500m左右.在这样一个综合性博览建筑中,如何体现中医药传统文化和四川地域特色,同时又不失现代博览建筑的时代气息;如何采用适宜技术手段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降低建筑的能耗和造价;这些都是我们在设计创作中重点关注的问题.1对中医药传统文化和四川地域特征的传承和创造1.1平面及空间布局设计是根据已经付诸实施的"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修建性详规"来进行的.因此,建筑的周边环境和大体格局已确定.在进行平面设计时的主要依据是校园的轴线和路网关系,因为这些因素是基本确定不变的,同时这些因素也是确定建筑室外主

4、要观赏面的重要依据.据此,在总平面设计中将建筑分为主次两部分收稿日期:2005-10-25作者简介:林岭(1978一),男,四川德阳人,建筑学硕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体量,分别与校园次轴线和校园环形主干道平行对应(见图1).博物馆的办公及部分展览用房布置在与校园次轴线平行的主体部分内;而大部分展览及教学用房则布置在与校园环形主干道平行的附属部分内.两者北部相连,向南面展开形成约26.夹角,并在南面利用直通2层的室外大台阶把两部分加以连接,在使二者很好连接的同时,也与之共同围合形成一个开敞的室外庭院空间.同时,对临近水体的建筑附

5、属部分利用一段弧墙加以整合,使平面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又与弧形的岸线形成呼应,并且,还在建筑与弧墙之间创造出一个室内外过渡绿化灰空间.图1在空间的组织上,力求创造出一个流线清晰,分区明确,层次丰富,相互渗透和变化多样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同时,在满足各种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在空间的塑造中力求体现川西建筑的地域特色和场所精神,使之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流线的设计中,为了方便校内外使用,设计了两条流线(各有两组).两条流线均可以单独完成全部参观,互不干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参观者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而且在参观过程中也可

6、以根据需要随时改变路线而换走另一条路径;此外,多l5O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第32卷流线的设计也减少了单一流线给参观者带来的单调乏味感(见图2).图2(2)在空间的塑造中体现川西地域特色.在利用室外大台阶形成第二条流线的同时,也巧妙地把川西传统的山区街巷空间的地貌特征融会贯通进去.但这不是简单的形式照搬,而是将其所蕴含的场所精神用现代建筑的技术和手法加以抽象的表达(见图3).图3(3)在参观过程中,注意利用空间的变化来减少参观者的疲惫感.平面中多处"天桥"的运用是对传统"骑楼"的隐含表达;而主体部分中的通高边庭和附属部分中央三四层的通高空间的处

7、理,则在丰富建筑的空间效果的同时也把室外的环境吸纳进来,使内外空间巧妙过渡(见图4).(4)利用绿化灰空间体现中医药文化并实现室内外空间融合互通.建筑中的两处庭院绿化空间在植物的选择上以中药材植物为主,并为参观者从完全封闭的展示空间欣赏完展品出来之后,提供了良好的图4视觉休息景观.此外,这两处绿化庭院也起到了联系建筑与室外环境景观的中介作用.1.2建筑立面及形象如果说建筑在平面及空间布局中较多关注的是地域建筑特色而不是中医药传统文化,那么,在立面设计中这方面就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设计注重整体效果,采取简洁的体量穿插的建筑创作手法.力求创造

8、出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和纯净感的博物馆建筑形象.同时在设计中注重对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适当表达.图5(1)博物馆北立面及形象(见图5).为了使博物馆位于北向的主人口与前方的小广场有机联系,在面向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